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旧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洋务”一词由“夷务”衍变而来, “夷夏之辩”遂变为华洋对称之词。“洋务运动”之名,史乘不见著录,不知谁代所首创,而约定俗成, 沿用已久。洋务运动是指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中一部分官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所进行的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1861年初(咸丰十年底)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委派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随后设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从外交、通商、派遣驻外使节、派遣留学生,到海防、工厂、矿山、交通运输、新式学堂等“洋务”几乎都管,成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构。为了培养外交翻译人员,1862年(同治元年)北京成立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同文馆。尔后,上海、广州等地亦仿设广方言馆。洋务运动开始仿效西方“船坚炮利”,进行练兵制器活动。六十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末期开始创办军工企业,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次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弹药厂。1865年(同治四年),李鸿章扩充上海洋炮局,奏设江南制造总局,仿造枪炮弹药和轮船。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局,专造船舰。1867年(同治六年)旨准崇厚设立天津机器局。七十年代后,西安、兰州、昆明、福州、济南、广州、成都、长沙、杭州、吉林等地设立中小型军工企业共十九个。1872年(同治十一年),曾国藩、李鸿章、丁日昌联衔奏准派出第一批留美生,此后连续三年,派出三批,赴美留学。1875年(光绪元年)因日本侵台引起“海防议”,议定筹办海防, 建立海军,责成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筹建南、北洋海军。次年,福州船政学堂派出学生赴英、法两国学习海军。大批军工企业的开办,与原料、燃料、交通、资金、人才空白状态矛盾日益尖锐。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兴办了一批民用工矿交通运输企业。1872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奏设轮船招商局于上海;1876年(光绪二年)沈葆桢奏准在台湾开办基隆煤矿;1877年(光绪三年)李鸿章奏准开办直隶开平煤矿;1878年(光绪四年)李鸿章奏准在上海筹设机器织布局,左宗棠筹设兰州机器织呢局。1879年(光绪五年)李鸿章奏准设立天津电报局。1881年(光绪七年)开平矿务局筑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八十年代, 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陆续创办了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医学堂、福州船政学堂、南京陆军学堂及附设铁路专门学校、武昌、自强学堂等三十多所各类学堂。在镇压国内反清起义和进行洋务活动过程中,洋务派不断分化、组合,形成以奕诉、奕譞、崇厚为代表的满族集团,以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集团。后来南洋大臣例由两江总督兼领,两江总督自1860年(咸丰十年)后,先后由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沈葆桢、刘坤一等湘系官僚担任。北洋大臣例由直隶总督兼领,自1870年(同治九年)直隶总督由淮系头子李鸿章独占长达二十余年。各集团内亦有分化,湘系的曾、左两派势同水火。淮系张树声与李鸿章积不相能。洋务派中人,如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后来脱胎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言人。清政府周旋于各势力集团之间,以洋务来支撑危局。中法战争前后,奕诉被黜,曾、左先后死去。李鸿章所办之新式企业,遍布南北洋。1885年(光绪十一年)清廷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为总理大臣,李鸿章居会办之位,握有很大实权,迅速扩充北洋舰队,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支新式海军。淮系集团举足轻重,其头子李鸿章参与清廷内政外交决策,对晚清政局影响颇大。甲午战争前后,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在湖北兴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纱、麻、丝、布四局等新式企业,成为洋务派之后劲。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猜你喜欢

  • 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见“黄埔条约”。

  • 护步答冈战役

    女真族抗辽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后,乘胜连克辽北边重镇达鲁古(今吉林扶余附近)、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十一月,辽天祚帝亲率十余万大军伐金,阿骨打领兵两万迎敌。两军

  • 陈颙起义

    南宋初年江西农民起义。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七月,陈颙领导虔州(今江西赣州)数千农民举行起义,攻雩都(今江西于都)、信丰(今江西信丰)等县。次年四月,攻克循州龙川县(今广东龙川)。十一月,攻克武平

  • 南明

    北京明朝政权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后,明后裔子孙在东南建立的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与桂王永历政权。

  • 张海起义

    北宋仁宗时今陕、豫、鄂三省交界处农民起义。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夏,陕西大旱,饥民达二、三百万。八月,张海、郭貌(邈)山,党君子、范三、李宗等人,聚众千余人起义于商州(今陕西商县)。随后即转战于陕

  • 晋作爱田

    春秋时期晋国实行的一种田制。韩原之战后,晋惠公被俘虏至秦。不久,秦穆公许晋讲和。晋惠公为谋求国人的拥戴,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赏给国人田地,名之曰“作爰田” (爰或作辕,又作�9

  • 建州三卫

    明代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居住在我国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满族,明朝时仍称女真,当时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也叫野人女真)三大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派使招谕,女真各部首

  • 兄终弟及

    我国古代的一种王位或君位继承制度。商代前期和中期多实行兄终弟及,同时辅之以父死子继。商王的长子首先有权继承王位,其死后,王位在其诸弟中依长幼次序相传,无弟然后传子。由于商人对直系亲属的分辨尚未严格,凡

  • 勃极烈制

    金建国后,对原来氏族制时期之贵族议事制度进行改革。太祖阿骨打由都勃极烈(诸部长)改称皇帝。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七月起,又逐步改造都勃堇、勃堇、国相制度,创立勃极烈制,陆续设置谙班(大)勃极烈、国

  • 马嘉理事件

    简称“滇案”或“云南事件”。1858年(咸丰八年)一个英国退伍军官曾提出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修筑铁路的方案。此后,英国便于1863、1868年(同治二、七年)派出“勘探队”,从缅甸八莫进入中国云南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