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朱一贵起义

朱一贵起义

康熙(公元1662年—1722年)年间台湾人民起义。朱一贵原为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因受到统冶者的迫害,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迁往台湾。他在台湾联络受压迫的群众,准备起义。清统一台湾后,派往台湾的地方官多贪婪残暴,无恶不作,人民忍无可忍。朱一贵利用这一时机,于康熙六十年四月,正式发动起义,台湾各地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击杀清总兵官欧阳凯,队伍发展到三十万人。不久,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削弱了战斗力。清政府乘机派一万多名军队,六百多艘船只渡海向起义军进攻。闰六月,朱一贵战败被俘。这次起义是乾嘉时期各地人民大规模起义的先声。

猜你喜欢

  • 内务府

    清代特设专管宫廷事务、照料皇帝生活的机构。长官称包衣昂邦或总管大臣,由满族贵族王公大臣担任。太监也归内务府管辖,以防范太监窃权乱政。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因其任职时间不长,且与主管皇族

  • 合州战役

    又称钓鱼城保卫战。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战役后,蒙古军长驱入川。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组织军民凭钓鱼山险阻地形筑城,徙合州州治于此(今四川合川东北)

  •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人民反对清政府对外出卖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亦称保路风潮,是收回利权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准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随后

  • 奴儿干都司

    明代在东北设置的地方军政机构。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太祖时设辽东都司。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在元朝奴儿干东征元帅府的旧址,即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建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

  • 外服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

  • 大国舅司

    辽北面宫帐之一。辽审密氏之拔里、乙室已两家族世与皇族通婚,而分立族帐,称为国舅帐。太宗时,又尊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述律氏为国舅帐。并定拔里、乙室已和述律氏三族皆从汉俗为肖姓。至世宗时,又尊母肖氏为皇

  • 宋平南汉

    北宋攻灭岭南刘氏割据政权的战役。宋初,刘氏世代盘踞的南汉为政苛暴腐败,国力日衰。宋平荆湖、后蜀,南汉震恐。趁乱抢占湖南部分州县, 以为屏蔽,遂与宋军接战。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宋派潘美、尹崇珂

  • 唐征薛延陀

    薛延陀为铁勒之一部,由薛、延陀两部分组成。在反抗东突厥的压迫中,其首领被诸族共推为可汗。唐太宗为拉拢薛延陀,册封其首领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成为漠北诸族盟主,为一强大势力。夷男死,其

  • 没藏氏专权

    西夏初贵族争夺权力的斗争。西夏建国前后,野利氏与没藏氏是最有权势的两个贵族集团。野利氏以后族支持元昊称帝之后,权势更加膨胀。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公元1042年)太子宁明病死,元吴遂另立野利后生子宁令哥为

  • 韩陵山会战

    北魏末年高欢与尔朱氏联军的一次大战。河北起义失败后,二十余万六镇兵民被迁至山西,他们武装反抗二十六次,均遭失败。时,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北)刺史高欢,向掌握朝政的尔朱兆建议,实行安抚政策。尔朱兆便令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