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平定李师道

平定李师道

宪宗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之后,诸藩力表归顺,淄青(治今山东益都)节度使李师道主动献沂、密、海三州, 以表诚意。后李师道自恃有十万强兵,又拒献三州。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宪宗下诏罪李师道, 命田弘正、韩弘、李光颜、李愬、乌重胤诸军共讨李师道,屡次打败淄青叛军,元和十四年李师道部将、都知兵马使刘悟被官军战败,李师道欲斩之。刘悟乃夜率亲兵袭击李师道大本营,克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杀李师道,归顺朝廷。代宗广德以来五十余年藩镇跋扈之局至此告一段落。宪宗收淄青十二州,一分为三,分而治之。藩镇割据基本上被消灭,唐取得了暂时的统一。

猜你喜欢

  • 国野制

    西周和春秋时期一种体现社会阶级对立的制度。国和野分别指国都和国都四郊以外的地区。国都及其近郊地区的居民称作“国人”,在“野”的农业生产者则称为“野人”。一般认为,国人是各级贵族及其疏远的宗族成员,也包

  • 濛池都护府

    唐羁糜都护府名。西突厥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之以后,唐于其西部地区而置。管理五弩失毕部落,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为碎叶川以西到咸海的中亚一带。武则天垂拱年间以后为突骑施、东突厥所侵,部落离散,都

  • 平定李锜

    德宗时,李锜曾任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诸道盐铁转运使等职,后转任镇海(治今江苏镇江)节度使。宪宗即位,欲削方镇,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罢李锜节度使之职使之任尚书左仆射,以御史大夫李元素代之。李锜称病

  • 内三院

    清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在文馆基础上,仿照明制设置的文翰顾问机构。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下属有学士、主事等官。内国史院掌管编纂史书,撰拟表章;内秘书院掌管起草外交文书和撰

  • 北军

    汉代守卫京师长安的屯卫兵,由中尉统率。因驻长安城内北部,故名。士兵均为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骑士。北军护卫京师,一般不外出征战。武帝时“发中尉之卒,远征南粤”,恐内无重兵,发生变故。因扩大

  • 崤之战

    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一场战争。秦穆公早有向东扩张的企图,因晋国的阻挡而未能实现。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刚刚去世,晋襄公即位,尚未来得及举行丧葬,秦穆公即乘机派遣军队,由孟明视等三帅统领偷袭郑国。未达目的

  • 博浪锥秦

    张良使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的事件。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其父、祖五世相韩。秦灭韩,张良以其全部家产求刺客,为韩报仇。秦始皇于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出游,行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使勇士携重一

  • 两淮交子

    简称淮交,又名两淮会子。南宋淮南东路、淮南西路通行的一种纸币。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诏以铁钱为币值本位,印造二百、三百、五百、一贯四种共四百万贯交子,限两淮地区使用。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

  • 上计

    战国、秦、汉时年终考核地方官员的方法。战国时,地方官员须将一年应收赋税数额,分别写在两片木券上,一片留地方保存,一片呈送国君或国王,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称为上计。汉代由县令(长)将县的户口、垦田、

  • 练兵处

    清政府为统一军制,编练新军而设置的机构。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开始改革军制,准备编练新军,淘汰绿营,在京师设立练兵处,以亲王一人总理练兵事务,设会办大臣、襄办大臣、提调各一人协同主持,下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