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

唐代后期外廷官僚集团和内廷宦官集团的冲突斗争。唐朝官署在皇城,宦官机构在宫城,皇城在南,宫城在北,故朝官官署称南衙,宦官机构称北司。唐初,宦官人少位卑,无权过问朝政大事。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宦官势力大增。天宝末年,玄宗怠于政事,遂委高力士等审阅四方进奏文表,参与政事的裁决与处理。从代宗开始,以宦官充内枢密使,掌管机密,承宣诏旨。肃宗时,以宦官统领禁军。从此以后,宦官典掌禁军成为定制。宦官势力的增长,与朝官的势力发生矛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唐代后期,宦官专权,顺宗、宪宗、敬宗,皆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皆由宦官所拥立,宦官的势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宗时,欲除宦官之祸,先后与宰相宋申锡、李训谋诛宦官均遭失败,文宗忧郁而死。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 与宰相令狐绹又策划尽诛宦官。令狐绹密奏,对宦官实施有罪勿赦,有缺不补, 自然渐耗的策略。宦官窃见其奏,更加剧了两大集团的斗争。昭宗之时,宰相崔胤谋除宦官,勾结宣武镇(治今河南开封)节度使以为外援,宦官亦勾结凤翔(治今陕西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相对抗,结果朱全忠大败李茂贞,尽杀宦官。不久唐王朝土崩瓦解,南衙北司之争一直持续到唐末。

猜你喜欢

  • 西凉

    十六国之一。汉人李暠建立。李暠,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曾为后凉敦煌太守。庚子元年(公元400年)十一月,暠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秦(治今甘肃天水)、凉(治今甘肃武威)二州牧,以敦煌为都城,史称

  • 陈家谷口战役

    宋辽间一次重要战役。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北宋三路伐辽。西路军以潘美为都部署,名将杨业为副, 王侁为护军。连克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朔(今山西朔县)四州。谋麾师而

  • 西林教案

    见“马神甫事件”。

  • 包银

    参见“科差”。

  • 秦国

    东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嬴姓,相传为伯益的后代。秦未被分封前,作为部落状态,长期活动于今陕西和甘肃东部的渭水流域,曾与西戎部落杂处。非子为秦部落领袖时,因替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为附庸,由犬丘(今陕西兴平

  • 大延琳起义

    辽代渤海人民的反抗斗争。圣宗即位后,不顾东京(今辽宁辽阳)地区连年灾荒,民生艰难,先后以冯延林、韩绍勋为东京户部使,在当地强制推行“榷酤盐”,横征暴敛。又调民伕造船运粟米至燕京(今北京

  • 大惕隐司

    辽北面朝官机构之一。太祖始置。掌皇族政教风化等事务。设惕隐(或译梯里己)总其事。其下有知惕隐司事、惕隐司事、惕隐都监等官。

  • 斡鲁朵制

    辽皇帝宫帐称斡鲁朵,负责管理皇帝私有之禁卫军、民户、奴隶和州县,是一个保卫皇帝,维护皇权的特殊的军事经济单位,而不同于一般国家机构。因此也称宫卫。皇后也可有自己的宫卫。阿保机时,从亲信贵族子弟中拣选精

  • 算赋

    汉代的一种人口税。《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史载,民众从十五岁到五十六岁,每年出赋钱一百二十文,称为一算,充当制造兵器和车马的用费。汉律规定商人和奴婢也要出算赋,其数额比常人多一倍

  • 陋规

    清代征收钱粮或捐税外,允许地方官另征一部分附加税,叫做“陋规”,也叫“耗羡”。如征粮食时,可以用鼠吃、雀啄做借口,多征一部分,称为“鼠耗”、“雀耗”。征银子时,可以借口零碎银子铸成整块要损失,多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