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处在险境中的人。语本《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白色的幼马。白居易《有小白马溘然而毙题二十韵》:“能骤复能驰,翩翩白马儿。毛寒一团雪,鬃薄万条丝。”
①高耸貌。杨乘《南徐春日怀古》:“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②孤独貌。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卢延让《冬除夜书情》:“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数量深夜火,一个远乡
指晋代陶潜。因其曾任彭泽令,故称。杜甫《复愁十二首》之十一:“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即笔端。亦代指文人。王梵志《当乡何贵物》:“职任无禄料,专仰笔头钻。”项楚校注:“笔头:笔端,犹今语‘笔杆子’。”
①夜月。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②指古代帝王祭月的仪式。刘禹锡有《监祠夕月坛书事》诗。
犹指鹿为马。比喻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古之奇《秦人谣》:“上下一相蒙,马鹿遂颠倒。”参见“指鹿”。
【介绍】:李白《寻雍尊师隐居》诗句。二句以青牛、白鹤的道家典事,以喻雍尊师的道士身份和山中隐居的闲适。《列仙传》载,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抱朴子·对俗》载:“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载
【介绍】:李颀作。这是一首悼亡友诗,抒发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开头两句“物在人亡无见期,闲庭系马不胜悲”,先声夺人,营造出一种悲痛的气氛;接下来,具体描绘“物是人非”的情景;最后两句,是情感的高潮:睹物
好似,比如。徐铉《离歌辞五首》之五:“莫嫌春夜短,匹似楚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