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杜

李杜

特指李白与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已习惯于将二人并称。杨凭《赠窦牟》:“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甫)墓系铭并序》云:“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白居易《与元九书》亦云:“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商隐漫成五章》其二:“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云:“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翰林杜工部为之尤。”后世李杜并称相沿成习,郭沫若更把二人誉为“诗歌史中的双子星座”。李杜双峰并峙,各臻绝诣,不宜轩轾。抑杜扬李,抑李扬杜,都失之偏颇还是宋人苏轼说得好:“谁知杜陵杰,名与谪仙高。扫地收千轨,争标看两艘。”(《次韵张安道读杜诗》)晚唐李商隐、杜牧亦并称“李杜”,为示区别,一般称后者为“小李杜”。参看“小李杜”、“三李杜”。

①东汉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的并称,四人皆为直臣,并称名于世。《后汉书·李杜传赞》:“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杜甫长沙送李十一》:“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②李白、杜甫的并称。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③初唐诗人杜审言李峤的并称。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亦并称李杜。明胡应麟《诗薮·唐下》:“杜审言、李峤结友前期,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

①唐代李峤杜审言的并称。李峤工文章,杜审言善为五言诗,并知名于世,彼此相友善,后人因并称之。见《诗薮外编》卷四。②唐代李白杜甫的并称。二人交谊颇厚,诗名相并,同为唐代成就最杰出的诗人,时人并称之。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明人编有《李杜全集》八十三卷、《唐李杜诗集》十六卷、《李杜全刊》四十七卷等。见《旧唐书·杜甫传》。③唐代李商隐杜牧的并称。见“小李杜”。

猜你喜欢

  • 伊州

    ①州名。古称昆吾。隋大业间置伊吾郡,唐贞观初改置伊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市。武元衡《长相思》:“长相思,陇云愁,单于台上望伊州。”②曲调名。王建《宫词一百首》之五六:“求守管弦声款逐,侧商调里唱《伊州》

  • 灯花

    亦作“灯华”。①灯心余烬所结花状物。骆宾王《棹歌行》:“秋帐灯华翠,倡楼粉色红。”②古有“目瞤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的迷信说法。见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因而又以灯花为吉兆。杜甫《独酌成诗》:“灯

  • 柳氏

    【介绍】:据唐传奇《柳氏传》、《本事诗·情感》记,原为李生妾,后嫁韩翃。安史乱起,剪发毁形,寄身法灵寺。乱平,韩潜寻之,赠以《章台柳》词,柳氏以词答之。旋被蕃将沙吒利劫去,虞候将许俊救回,韩柳团聚。《

  • 玄览

    远望。钱起《奉和圣制登朝元阁》:“六合纡玄览,重轩启上清。”

  • 陈子良

    【生卒】:571—632【介绍】:唐代诗人。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好学,博通经史。在隋为杨素记室。唐高祖武德时,为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隐太子文学。太宗贞观元年(627),为相如县令,

  • 照乘宝

    即照乘珠。权德舆《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寄诸兄弟仍通简南宫亲旧并呈两省阁老院长》:“人望皆同照乘宝,家风不重满金。”

  • 岑嘉州

    【介绍】:见岑参。

  • 七言律诗

    亦省称“七律”。指近体诗中每句为七言的律诗。一般为七言八句;每句尽量平仄相间,且上句的平仄与下句相反;除首两句与末两句外,中间四句要讲求对仗;第一、二、四、六、八句入韵,押平韵;第三、五、七句不入韵,

  • 翰苑集

    文集。五代王朴撰。《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朴《翰苑集》十卷,另著录《乐赋》一卷。其集已不传。《全唐文》存文四篇。

  • 戈船

    一种战船。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年深平馆宇,道泰偃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