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杜甫约于上元二年(761)在成都作。这组诗是杜甫为当时轻薄后生讥笑前贤诗赋而发,因是采用绝句这一形式,且又语多讽刺,故云“戏为”。就内容而言,这组诗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至四首,是对庾信、初唐
即一发下燕城。李白《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亦作“一箭取辽城”。白居易《赠杨秘书巨源》:“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参见“燕将书”。
【介绍】:齐己《潇湘》诗句。两句诗承上,意为:历史上贾谊、屈原遭贬流放潇湘,毕竟不如老渔翁身不入朝,披蓑衣、垂青竹,在江湖上悠然垂钓。诗表达了洞透红尘、放情山水、啸傲江湖之隐逸情怀。
朱玉龙编著。中华书局1997年5月出版,为《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之一种,48.2万字。本书收录方镇,以境土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之内、且受五代十国爵命者为断。内容由“方镇年表”和“方镇附录”两部分组
【介绍】:高适作。肃宗乾元二年(759)高适被任为彭州(今属四川)刺史,五月自长安赴任,途中写下此诗。诗中描写了路途中峻峭秀美的山林景色,并抒发了作者老而远仕的违心之愁和旅程中的孤独情怀。该诗写景生动
【介绍】:李绅作。第一首表现出封建社会阶级剥削的残酷性。“一粒粟”与“万颗子”对比鲜明,作者更以“无闲田”将这一效果加以强化,末句则急转直下,说出农民却饥饿至死的悲惨结局,发人深省。第二首表现出农民劳
【介绍】:唐代辞赋家。字西老。南阳顺阳(今河南邓州西)人。生卒年不详。排行十五。贞元十年(794)进士及第。又以博学宏辞及书判皆登甲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渭南尉。累迁比部员外郎。元和元年(806),出为
【介绍】:见韦氏子。
杜甫有《郑驸马池台喜遇郑广文同饮》诗,又有《郑驸马宅宴洞中》诗,题下原注曰:“明皇临晋公主下嫁郑潜曜,神禾原有莲花洞,乃郑氏故居。”据此知郑驸马为郑潜曜,池台在长安,与神禾原莲花洞之居为一地。遗址在今
【介绍】:生卒年、籍贯不详。乾宁二年(895)进士及第,复试被黜落。后为剑南东川节度掌书记。仕后唐,同光三年(925)自工部郎中为京兆少尹,充修奉诸陵使。有《记室新书》三十卷,采摭故事,缀为俪偶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