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感遇十二首

感遇十二首

【介绍】:

张九龄作。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张九龄受奸相李林甫排挤,被贬荆州长史,直到二十八年春归里。这组诗当作于此时。诗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言志,讽喻时政,向与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并称。清刘熙载说:“曲江(张九龄)之《感遇》出于《骚》,射洪(陈子昂)之《感遇》出于《庄》,缠绵超旷,各有独至。”(《艺概·诗概》)贺贻孙更说:“张曲江《感遇》,则语语本色,绝无门面矣,而一种孤劲秀澹之致,对之令人意消。盖诗品也,而人品系之。”(《诗筏》)如第一首“兰叶春葳蕤”,全诗以兰、桂自喻,表现了诗人淡泊自守、不慕荣利的高洁情操和洒脱襟怀。第七首“江南有丹橘”,则以橘喻人,通过对经冬犹绿的丹橘的歌颂,表现了作者岁寒不凋的坚贞节操和济世不能的抑郁情怀。含蓄蕴藉,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猜你喜欢

  • 日下

    ①太阳落下。李峤《奉教追赴九成宫途中口号》:“雨余林气静,日下山光夕。”②指京都。刘长卿《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戎昱《秋日感怀》:“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 听冰狐

    《太平御览》卷九〇九引晋伏滔《北征记》:“河冰厚数尺,冰始合,车马未过,须狐先行。此物善听,水无声,乃过。”后因以“听冰狐”喻指人心惶恐,疑虑不安。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

  • 常非月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玄宗天宝初官西河尉。芮挺章选其诗一首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一首,《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国秀集》目录。

  • 杜诗研究丛稿

    钟树梁著。天地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22万字。本书收录著者有关杜诗的论文22篇,内容广泛,有论杜甫各期诗的,有论杜诗中的妇女形象的,有对杜诗名篇的赏析,有对杜诗精义的阐释,还有一篇《稷契方知稷契心

  • 滟滪堆

    长江瞿塘峡口的石礁。在今重庆奉节县东,解放后为便利航行被炸掉。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 李复言

    【介绍】:唐代小说家。生卒年、籍贯不详。郡望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南)。大和二年(828)谋荐于凤翔。四年(830),游巴南至蓬州。六年(832),在长安。开成五年(840)应进士试,纳省卷,有《纂异》十

  • 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介绍】:高适作。天宝十一载(752)秋写于长安。薛司直,疑为薛据。曲江,亦称曲江池,在长安城东南,其水曲折,流注成池。南山,即终南山。这首和诗,描写了秋日雨后终南山深映在曲江之中的奇秀、幽美景色,并

  •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介绍】:綦毋潜《题灵隐寺山顶禅院》诗句。清汉,银河,喻指极高的天空。二句以清汉、白云为烘托,以塔影、钟声为实写渲染,着力表现山顶寺院之高耸。殷璠称此联为“历代未有”的佳句(《河岳英灵集》)。

  • 薛馥

    【介绍】:见薛馧。

  • 建瓴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亦形容速度极快。李商隐《商於》:“建瓴真得势,横戟岂能当。”杜牧《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