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739—824【介绍】:唐代高僧。姓氏、籍贯不详。初习儒学,曾与庞蕴同入长安求选。后信佛,师石头希迁三年,遂落发为僧。又至南阳丹霞山、天台莲花顶。元和中,至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莫逆之交。元
清金圣叹撰。见《唱经堂杜诗解》。
见“枯鱼”。
①弯腰。晋陶潜为彭泽令,自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后因以“折腰”为屈身事人之典。杜甫《官定后戏赠》:“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②即折腰步。李瀚《蒙求》:“西施捧心,孙寿折腰。”参见
东晋张翰被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居洛阳,见时局纷乱,祸难未已,欲退隐山林。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吴地的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归吴。见《晋书·张翰传》。后因以“鲈鱼脍”谓见机归隐。亦用为思乡或咏吴地风物
【介绍】:乾符中进士,与裴廷裕为友,有诗唱和。曾为幕府吏。不知所终。《全唐诗》存诗2首。
①指晋谢安。亦代指宰辅重臣。罗隐《金陵寄窦尚书》:“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②指南朝宋谢灵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③指南朝齐谢朓。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
【介绍】:张祜《贵池道中作》诗句。贵池,在今安徽。拂晓月光照着清莹的露珠,繁星的光影映在澄碧的江面上透露出点点寒意。诗句描绘出贵池早行所见的清冷景色,衬托出诗人去国独行、旅途艰难的一腔悲愁。
【介绍】:一作刘希戬,《全唐诗》存其《夏弹琴》诗1首。题注云:“一作刘希戬诗,又作刘希夷诗。”按此诗最早载《初学记》卷十六,作刘希夷诗,相接有晋殷仲堪琴赞,后人传抄,将“晋”与草写之“夷”相合,“夷”
【介绍】:五代编纂家。字弘基。开封(今属河南)人,一说太原(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后蜀中书令赵廷隐子。以门荫为列卿。广政三年(940)为卫尉少卿。俭素好士,与同时词人欧阳炯等交往甚密。编有《花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