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南宋计有功编撰。全书共八十一卷,载录1150位唐代诗人的诗篇及有关本事、品评资料,搜罗可谓宏富。明人胡震亨盛赞“计氏此书,虽诗与事迹评论并载,似乎诗话之流,然所重在录诗,故当是编辑家一巨撰。收采之博,考据之详,有功于唐诗不细。”(《唐音癸签》卷三一)《唐诗纪事》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的王禧刊本。王氏历时23年校刻此书,用功颇勤。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洪楩和张子立又据王禧本分别翻刻。洪楩本即今流传的清平山堂本,《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万有文库》本亦据洪本。崇祯五年(1632)又有毛氏汲古阁刻本。1913年罗元黼校刻存古书局刊本,即以汲古阁本为底本。1916年丁福保又刊印上海文明书局本。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新校点本。该本以洪楩本为底本,而以汲古阁本及《全唐诗》、《全唐文》和有关唐人诗文别集、《两唐书》、各种唐宋笔记、小说、杂著等参校。每卷之后都附有“校记”,对于错字、脱文,有所订补的,均一一作了说明。书末附《唐诗纪事人名四角号码索引》,颇便检索。该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又出新1版。最值得提出的,是王仲镛著《唐诗纪事校笺》,该书由巴蜀书社于1989年8月出版,分上、下册,全书145万字,蔚为壮观。校笺本以洪楩本为底本,以明、清以下刻印诸本及《全唐诗话》参校,同时尽可能探讨本书资料来源,力求征引原书,以作刊正文字,校补缺脱之依据,寓校雠于笺证之中。引书时,适当照顾资料的完整性,以补计氏节录过简之失。凡诗中脱字、脱句、脱段,均一一找出依据,予以补齐。其异文有参考价值者,亦酌加甄采。校笺以一人为一单元,依次编号,置于每人之下。书前有王氏所撰《前言》,详述版本源流及整理经过。书末附录历来校印诸本序跋及《四库提要》与余嘉锡辨证。并附全书人名索引,甚便检阅。该书校笺精审,是目前有关《唐诗纪事》最完备的校笺本。

猜你喜欢

  • 董生帷

    董生,指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后遂以“董生帷”为专心治学之典,亦指授课处。朱湾《咏玉》:“谁知不鸣者,独下董生帷。”

  • 阮嗣宗

    指阮籍。阮籍字嗣宗。贯休《阳春曲》:“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

  • 指佞

    见“指佞草”。

  • 攀欢

    相伴欢乐,欢聚。钱起《送兴平王少府游梁》:“旧识相逢情更亲,攀欢甚少怆离频。”

  • 看杀玉车人

    玉车人,指晋卫玠。卫玠有玉人之称。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后以此典称颂美男子。王翰《观

  • 百结

    ①将多块碎布联缀在一起做成衣服。亦指这种衣服。典出王隐《晋书》:“董威辇每得残碎缯,辄结以为衣,号曰百结。”(《艺文类聚》卷六七引)杜甫《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②一种缀成连环结扣的织物。

  • 鵩鸟赋

    汉代贾谊为长沙王太傅,见鵩鸟入舍,作《鵩鸟赋》。因该赋为贾谊谪居长沙所作,故用为遭贬谪或自伤不幸之典。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鵩鸟赋》成知性命,鲤鱼书至恨睽携。”刘禹锡《和李相公初归平泉过龙门南

  • 太瘦生

    很瘦。生,词缀,无实义。李白《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 对句拗救

    指在一联中,如果出句用了拗字,那么对句就必须在适当的位置上用相应的字加以补救。主要包括:①如果七言诗出句第一字该仄而用平、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一字相应的应分别以仄和平相救。如:韩偓《雨后月中玉堂闲坐》

  • 睥睨

    ①斜视;侧目。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五八:“髻高花匼匝,人见皆睥睨。”②窥视。徐凝《题开元寺牡丹》:“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③同“埤堄”。卢纶《送宋校书赴宣州幕》:“艨艟高映浦,睥睨曲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