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诗词百科>吕温

吕温

【生卒】:772—811

【介绍】:

字和叔,一字化光,行八。郡望东平(今属山东),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吕渭长子。新、旧《唐书》有传。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历校书郎、左拾遗、侍御史、刑部郎中,后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出为州刺史,有善政。卒于任所,柳宗元刘禹锡皆有诗哭之。曾出使吐蕃,被拘经年。讲求王霸之略,善为文,著名当时。能诗,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存诗2卷。

【生卒】:772—811

【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郡望东平(今属山东),家于洛阳(今属河南)。排行八。吕渭子。早年随父学《诗》、《礼》,师陆质治《春秋》,从梁肃学文章。贞元初寓居扬州,返洛阳。贞元三年(787),南出襄、樊间,作《由鹿赋》。九年(793)、十一年(795)两次由长安应试失利而回,有《傅岩铭》、《登望思台铭》。十一年(795)冬游齐州历山。该年或下年,有《上族叔齐河南书》给河南尹齐抗。十四年(798)进士及第。十五年(799)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次年,丁父忧。服除,因受王叔文赏识,于十九年(803)擢左(一作右)拾遗。与刘禹锡柳宗元等交往甚密,受其推重。二十年(804),为入吐蕃副使,转侍御史。出使期间,朝廷出现永贞革新,他深以不能参与其事为憾。永贞元年(805)返京后,迁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员外郎。元和三年(808),因奏劾宰相李吉甫不实,由刑部郎中兼侍御史贬均州刺史,再贬道州刺史。五年(810),转衡州刺史。所至有政声。次年卒于衡州,世称吕衡州。工文,尤长于铭赞。《成皋铭》、《古东周城铭》、《三受降城碑铭》、《张荆州画赞》、《凌烟阁勋臣颂》等,往往在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述中,显示其不凡的识见和抱负,时有奇逸之气。其他如《诸葛武侯庙记》、《人文化成论》、《三不欺先后论》等也是如此。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谓其“始学左氏书,故其文微为富艳”。气势充沛,文采赡逸,是其重要特点。亦能诗。《沧浪诗话》谓其诗胜晚唐诸人。《经河源军汉邨作》、《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闻砧有感》等较多现实内容。《刘郎浦口号》等也是传世佳作。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谓“温诗虽不及刘、柳,气亦劲重苍厚”。文集有《吕温集》十卷,原为刘禹锡编次,《新唐书·艺文志四》有著录。原集已散佚。传世《吕衡州集》、《唐吕和叔文集》等亦为十卷,系后人编成,间有他人作品。《全唐文》存文七卷,《唐文拾遗》补二篇,《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存墓志二篇。《全唐诗》存诗二卷。事迹见其诗文及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柳宗元《祭吕衡州温文》,新、旧《唐书》本传。刘德重、赵荣蔚各有文考吕温生平。

猜你喜欢

  • 龚黄

    西汉时的龚遂、黄霸的合称。汉宣帝时,龚任渤海太守,黄任颍川太守,二人皆为善于理郡的循吏。后因借以称美州郡长官。贯休《东阳罹乱后怀王慥使君五首》之五:“不是龚黄覆育才,即须清苦远尘埃。”

  • 李观

    【介绍】:①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李华族子,李华曾称其诗。永泰二年(766)自楚州游吴,大历中官洛阳丞,九年(774)在湖州参加皎然、颜真卿等人联唱。后官至监察御史。与字元宾之李观非同一人。《全唐诗补

  • 皇后发

    据《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载:东汉明德马皇后以发美著名。后因以“皇后发”为咏发或色黑之典。杜牧《鸦》:“毛欺皇后发,声感楚姬弦。”

  • 祖咏

    【生卒】:699~746?【介绍】:行三,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曾任小官而被贬。后归隐汝坟(今河南汝阳、临汝一带)间,以渔樵自终。祖咏早有诗名,与王维、王翰、卢象、丘为等人相友

  • 习蓼虫

    南朝宋鲍照《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谓蓼虫习惯于蓼草的苦辛而不愿吃食甘美的葵堇。后因以“习蓼虫”喻指习惯于艰苦生活的人。卢拱《中元日观法事》:“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 杂咏五首

    【介绍】:储光羲作。这组诗每首咏一处景物,寓兴寄于形象之中,在描写闲静之趣的同时,隐约透露出一种既孤芳自赏,又不甘寂寞的复杂情绪。其第四首《钓鱼湾》,以其写景工丽、自然清新,历来为选家所喜爱。然对其主

  • 班婕妤三首

    【介绍】:王维作。第二首,《河岳英灵集》题作《婕妤怨》。第三首,《国秀集》题作《扶南曲》。班婕好,汉成帝时后宫女官。初受宠幸,后因赵飞燕而失宠,退居东宫,作赋自伤。事见《汉书·外戚传》。组诗其一,写长

  • 钓车

    见“钓车子”。

  • 裴礼卿

    【介绍】:见裴夷直。

  • 刘昭禹

    【介绍】:字休明,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一作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五代时仕湖南马氏,历县令、节度推官,为马希范天策府学士。折节下贤,曾力荐诗人石文德入天策府。工诗,好苦吟,重炼字,诗多奇趣。《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