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元雍

元雍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谘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


【生卒】:?-528

字思穆,献文帝子,封高阳王。孝文帝时,位征北将军、相州刺史。宣武帝时,位至侍中、太尉,明帝初,入居太极西柏堂,谘决大政。欲除于忠未成,免官归第。灵太后执政,任为太师、侍中、司州牧。后与元叉同决国政,进位丞相。以亲尊居高位,於政治无所用心,自奉豪奢。受人轻视。卒于“河阴之变”。(21上/552,参见《北史》)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谘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


【生卒】:?-528

字思穆,献文帝子,封高阳王。孝文帝时,位征北将军、相州刺史。宣武帝时,位至侍中、太尉,明帝初,入居太极西柏堂,谘决大政。欲除于忠未成,免官归第。灵太后执政,任为太师、侍中、司州牧。后与元叉同决国政,进位丞相。以亲尊居高位,於政治无所用心,自奉豪奢。受人轻视。卒于“河阴之变”。(21上/552,参见《北史》)


【生卒】:?—528

【介绍】:

北魏宗室,鲜卑族,字思穆。献文帝子。孝文帝太和九年封颍川王,后改封高阳王。累官相州刺史。宣武帝时,拜骠骑大将军、司州牧,除太保,领太尉、侍中。孝明帝时,进太傅,谘决大政。领军于忠擅权专恣,仆射郭祚、尚书裴植劝雍出之,忠怒,矫诏杀祚、植,免雍以王归第。胡太后临朝,出忠为冀州刺史,除雍侍中、太师、录尚书事。孝明帝亲政,为丞相,与元叉同决庶政。岁禄粟至四万石,伎侍盈房,而识短学浅,不为时论所重。死于河阴之变。


猜你喜欢

  • 明武宗

    【生卒】:1491—1521【介绍】:即朱厚照。明朝皇帝。孝宗子。弘治十八年,孝宗死后嗣位。次年,改元正德。初即位,宦官刘瑾等八人用事,导帝游戏。政事多决于瑾,旧辅臣刘健、谢迁被黜,其余被贬逐、受廷杖

  • 张瀚

    字子文,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累升兵部右侍郎,总督漕运。降庆初改督两广军务,累升工部尚书,万历元年(1573),因张居正意命他代杨博为吏部尚书。资望浅,进退大臣皆奉居正旨意。

  • 毛式玉

    【生卒】:?—1761【介绍】:清山东掖县人,字伊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致仕归。喜聚书,多善本。嗜金石刻,解官后曾骑驴入天柱山,遍拓元魏高齐碑。

  • 刘休倩

    【生卒】:446—454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六子。孝建元年(454)封东平王,未拜卒。明帝泰始六年(470)追改封为临庆王,以第八皇子刘跻嗣封。(,参见《南史》)

  • 王仁恭

    【生卒】:558—617【介绍】:隋天水上邦人,字元实。性质直刚毅,工骑射,文帝时宿将。数从征讨,累功迁大将军。寻出为汲郡太守,有能名。迁信都太守,汲郡吏民扣马号哭,数日不得出境。后领马邑太守防突厥之

  • 卓氏

    【介绍】:秦末蜀人。其先本赵人,以冶铁致富。秦破赵,被迁入蜀,居临邛。旁山鼓铸,善经营,至汉初,所属冶工达千余人。为蜀郡巨富。

  • 耶律善补

    【介绍】:辽皇族,字瑶昇。景宗即位,授千牛卫大将军。圣宗统和初,征为南府宰相,迁南院大王。为人懦弱,与宋人战多不利。年七十四卒。

  • 李惟清

    【生卒】:943——998字直臣,下邑(今河南夏邑)人。以三史解褐,为涪陵尉,禁巫师,教民信医药,稍变风俗。太平兴国中,迁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徙京西转运使。雍熙三年(986)用兵幽州,以为兵食未丰,不可

  • 钱肃乐

    【生卒】:1606—1648【介绍】:明浙江鄞县人,字虞孙,一字希声,号止亭。崇祯十年进士。授太仓知州,政绩甚著。迁刑部员外郎,寻以忧归。清兵下杭州,倡议起兵,应者数万人。遣使请鲁王监国。任右佥都御史

  • 袁宏道

    【生卒】:1568—1610【介绍】: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中郎,号石公。万历二十年进士。知吴县,官至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称三袁,抨击王世贞、李攀龙复古之风,主张诗文以抒写性灵为主,时称“公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