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鲁凯语

鲁凯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鲁凯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6千余。居住在阿里山以南,大武山以北地区,包括高雄县茂林乡;屏东县三地、雾台乡;台东县卑南乡。分大南、雾台、茂林、多纳、万山5个方言。大南方言分布在东部台东县卑南乡大南村;雾台方言分布在南部屏东县雾台乡;茂林、多纳、万山3个方言分布在北部高雄县茂林乡下三社,这3个方言可称为下三社方言群。大南方言受卑南语的影响,雾台方言受排湾语的影响,下三社方言群受布农语的影响,所以它们彼此差别很大。鲁凯语有23个辅音,有4个元音。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鲁凯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有主格,属格、宾格形式,前面加不同的格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形容词有ma—型和无ma—型两类,ma—型在句中可作谓语,无ma—型一般在句中作定语和状语。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一般体、进行体、完成体;陈述式、命令式等形式。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句首,主语在后,宾语可以在主语之前或后,各有不同的格助词表示。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湘阴王

    见“耶律延禧”(1309页)。

  • 胙王

    金封爵,小国一字王号。大安元年(1209),卫绍王子完颜从恪受封。《金史·宗室表》记完颜元为胙王。

  • 尼扒

    傈僳语音译,意为“能与鬼相通的人。”旧时傈僳族男巫师。主要从事占卜打卦,主持祭祀。行祭时身穿长衫,头戴拥有两只大山羊角的斗笠,背挎一把盖有毛毡或布的长刀,手舞一根长竹竿;根据“精灵”和“鬼”的情况有针

  • 白水涧道

    即今新疆乌鲁木齐经过板城至吐鲁番所经天山白杨沟谷道。系唐代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唐《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沿途出土有汉、唐、元诸代墓葬。

  • 乌拉依乎达

    新疆哈萨克族婚俗之一。意为换亲,即双方儿女互为婚姻。以自家女儿嫁给对方为儿媳,又娶对方家女儿为儿媳。此种形式在贫苦牧民中较普遍。程序虽与一般结婚相同,但手续较简便,经济上也较节约。

  • 哈剌火州

    见“高昌”(1907页)。

  • 乌古论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下辖14个分部。分布于统门水(今图们江)与浑蠢水(今珲春河)的汇流处一带。后部人皆以部名为姓氏。穆宗完颜盈歌时(1094—1103年在位),该部曾从完颜阿骨打(太祖),追杀温都

  • 莽式舞

    满族舞蹈名。又称莽(蟒)势舞。是新年或祝寿等喜庆宴会上的传统歌舞,广泛流行于清宫和民间。分为男莽式与女莽式。舞式为两人相对而舞,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是为“莽式”。凡有喜庆之时,主人男女更

  • 清文义学

    参见“八旗义学”(28页)。

  • 青海筹边学校

    学校名。1927年创置。校址位于西宁马坊街三圣庙。其前身是“青海蒙古半日学堂”见(12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