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咄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明代傣族土司名。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于其地置云远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云远府。建文四年(1402),改孟养府,以刀木旦为知府。永乐二年(1404),升军民宣慰使司,以刀木旦
参见“阿拍”(1193页)。
傣语音译,意为“懒谷”。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一些傣族封建领主对怠工农奴采取的一种剥削手段。农奴对无偿为各级领主代耕极端反感,不仅耕作粗放,甚至把秧苗折断插入田里,产量往往很低。领主针对这种情况,以农奴份
唐羁縻州名。故地在武威南閤门川(今青海大通河一带)。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内附之吐谷浑部落入居唐境后,相继散徙各州。其迁至此地者,置州以辖之,隶凉州都督府。
西域古国名。又作权于摩国。王治乌秅城(今新疆莎车县西南巴达克山中)。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90,口2700余,胜兵740。居民处山而聚,积石为屋,耕作石间,产小步马、驴及白草。宣帝
藏语音译,僧官名。过去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宫内随侍起居的僧官,为内侍系统最高僧官之一,受※基巧堪布(又作基恰堪布,意“总堪布”)管辖。秩二品。对下、对外权力很大。
清代满族女诗人。姓完颜氏。字韵香。侍卫费莫英志妻,知府文禧母,著有《绿芸轩诗钞》。
?—1224金朝酷吏。女真族。蒲察氏。以吏起身,久为宣宗完颜珣所信用,声势显赫。为人残刻,人人皆知其蠹国害民而不敢言。兴定(1217—1222)中,乘驸马仆散阿海之狱,大肆株连,使朝臣人人自危。正大元
清代西藏贵族。九世达赖喇嘛隆朵嘉措之父。原系西康邓柯地方春科土司。嘉庆十年(1805),其子被确认为达赖喇嘛后,清朝按例封其为公爵,赏头等品带,后随达赖喇嘛入藏,噶厦政府照例赐庄园、百姓,成为西藏大贵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先世为宋末柿溪宣抚司宣抚使向克武。明宣德四年(1429),以宣抚使向仕金2子争夺继承权,置上下2峒长官司使分辖之。以向仲贵任下峒长官。嘉靖间(1522—1566),长官向国用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