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镇国公

镇国公

爵名。清宗室中爵秩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之称。在※“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未定之前,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之后仍加“奉恩”者概入八分。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以列第五,位居※固山贝子之下、※辅国公之上。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十等爵,位次不变,时定镇国公之子降封辅国公。十年(1653),增列为十二爵,此爵位次退居第七。雍正八年(1730),以冠“奉恩”封字。乾隆十三年(1748),列爵为十四等,此爵一分为二,一仍居第七位,即奉恩镇国公,入八分;一退居第九位,名曰不入八分镇国公。三十九年(1774),复定功封(答勋旧)其爵世袭、恩封(酬帝亲)其爵降袭之制。凡属恩封者,奉恩镇国公每一袭次递降一等,降至一等※镇国将军为止,即以此等将军爵反复世袭,再不下降;不入八分镇国公递降至※奉恩将军亦止,亦以此末爵世袭不降。镇国公,正妻以封夫人,又封侧室一人。此爵缺出,即以其夫人所生一子依例办理;若未缺,此子则与镇国公夫人之余子同授该封之爵。奉恩镇国公夫人余子,初封一等辅国将军;侧室之子,初封三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镇国公余子,不论嫡生庶出,概封三等辅国将军。封前,常例考以满语、马步箭,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部落蒙古、回部(维吾尔族)中,亦封有此爵,以蒙古者为多。

猜你喜欢

  • 神圣孝章皇帝

    见“耶律宗真”(1315页)。

  • 五行大布钱

    宇文氏所建北周铜币名。北周初,尚用北魏※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及※永安五铢等。至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561)七月,更铸布泉之钱,以一当十,与五铢并行。时梁、益之境,又杂用古钱交易。河西诸郡,则常用西域

  • 荔波县

    县名。其地居有苗、水、侗、瑶等族。隋以前与贵州独山县为夜郎之毋敛地。唐为环州属地。宋属融州,后置州。元降为县。旋复为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入思恩县。十七年(13

  • 纳合七斤

    ?—1172金世宗朝起义军领袖之一。女真族。纳合氏。西北路人。大定十二年(1172)四月,河东、河北等路大饥荒,金廷仅发“所在开仓赈恤”一纸空文诏书,无实际救荒措施。遂与各地人民起义抗金。利用当地有利

  • 阑干

    古代滇西哀牢夷地区用苧麻纤维纺织成的一种细布。《华阳国志·南中志》载:永昌郡哀牢夷“有阑干细布。阑干,僚言纻也,织成文如绫锦”。其织工十分细致。

  • 笃婆钵提

    唐时西域康国王,又作笃娑钵提。月氏人,王族温姓。万岁通天年间(696—697),武则天封其为康国王,拜左骁卫大将军。

  • 葫芦国

    亦作“葫芦王地”。指云南省沧源的班洪、班老、永邦和班况( (1961年已划归缅甸)等地区。因当地佤族相传人最早是从葫芦出来的,故其名可能与此有关。也有以此泛指佤族聚居的阿佤山区。

  • 衙内指挥使

    官名。唐置,唐至宋初,藩镇相沿以亲子弟领衙内之职,为节度使府衙内牙将,统最亲近之卫兵,高一级的称衙内都指挥使。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衙至西夏建国前均设置。

  • 马世杰

    1608—?清初诗人。字万长。江苏溧阳县人。回族。清顺治八年(1651),被选为贡生,入北京国子监就读。后因耳疾,回归故里。在溧阳南山设馆教书,间或吟诗作文。其诗多抨击时弊,词意俱新。与弟世俊同以诗文

  • 寻觉劝

    即“寻阁劝”(9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