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婴齐
汉南越国三世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王※赵佗曾孙,文王※赵胡之子。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发兵击南越。武帝令大行王恢等帅师伐闽越,郢被诛。父为报朝廷盛德,遣其入侍汉廷十余载。入侍前,曾娶妻生子建德,至长安后,又纳邯郸樛氏女为次妻、生子名兴。元狩(前122一前117)初,闻父病危,请归侍父疾,武帝许之,至而父薨。继位后,上书请立樛氏为皇后,兴为太子。在位约七八年,卒后葬于番禺。谥明王。
汉南越国三世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王※赵佗曾孙,文王※赵胡之子。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发兵击南越。武帝令大行王恢等帅师伐闽越,郢被诛。父为报朝廷盛德,遣其入侍汉廷十余载。入侍前,曾娶妻生子建德,至长安后,又纳邯郸樛氏女为次妻、生子名兴。元狩(前122一前117)初,闻父病危,请归侍父疾,武帝许之,至而父薨。继位后,上书请立樛氏为皇后,兴为太子。在位约七八年,卒后葬于番禺。谥明王。
古地名。春秋末年越国东界地。《国语·越语上》:“勾践(初年)之地……东至鄞”,在今浙江鄞县境。
蒙古语音译,又作牙速。《元朝秘史》译作“骨头”,《华夷译语》释为“骨”。即“族系”之意,为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下的一种亲族集团。古代蒙古社会的基本因素为斡孛黑(氏族),随着人口繁殖,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凡
旧时西藏地方法律之一。亦称“佛门十善”。源于吐蕃时期,后逐渐成为西藏社会一般道德规范和某些法典之蓝本。其内容:不杀生造罪;不偷盗财物;不与他人邪淫;不谎言妄语;不挑拨离间;不恶言咒骂;不散布流言;不仇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继筠族父。太平兴国四年(979)以绥州刺史职随李继筠助宋太宗征北汉,率蕃汉兵沿黄河列阵。渡河逼太原以张军势。后恃功跋扈不驯,被李继筠免职。后太宗复命知
藏语音译,意为“什么都要做的人”。俗称“家人”,即奴隶。旧时四川阿坝藏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无任何财产,终年在头人家从事繁重的家务和田间劳动,世代为奴,被头人视为私有财产,将其转
?—1788清朝大臣。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二等伯、额驸李永芳四世孙,李元亮子。乾隆初,以荫生授印务章京,累迁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十七年(1752),调热河副都统。后历任工部、户部侍郎,署广州将军、两广
①后燕烈宗惠闵帝慕容宝年号。396—398年,凡3年。 ②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年号。412—419年,凡8年。 ③南北朝时期柔然受罗部真可汗予成年号。464—485年,凡22年。
?—1323元朝大臣。又译也先帖木儿。蒙古许兀慎氏。淇阳王※月赤察儿第五子。初任宿卫,兄头卒,嗣爵淇阳王,累官知枢密院事。英宗至治三年(1323),与御史大夫铁失等阴结
? —526北魏末各族大起义首领之一。敕勒(丁零)人。原为北镇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边民。孝昌元年(525)六月,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起义受挫后,降魏的20余万六镇义军分散于冀、安、瀛等州就食
清代宗室王公贵族所占有的庄园。此乃沿袭古代封爵列土之制,以厚赐旗地取代分封城邑,是区别王公权势之本。入关前,已有王庄之设。天聪四年(1630),和硕贝勒之一阿敏获罪,仍留给粮庄6所、园2所;其子洪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