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马
清代拉祜族头人在西盟地区划分的行政单位。同治十二年(1873),拉祜族政治和宗教首领一三佛祖以武力和宗教等手段控制西盟地区后,将该地区划为力索、马散、岳宋、西盟4个“角马”,委任拉祜族和汉族分别管理。辖区内主要是佤族村寨,其次是拉祜族村寨,西盟角马还有部分汉族村寨。对原村寨头人加封长爷、新爷、新官、客长、管事、伙头等职。每年每户除了以宗教名义给三佛祖等大米一碗外,没有其他固定的摊派和劳役。
清代拉祜族头人在西盟地区划分的行政单位。同治十二年(1873),拉祜族政治和宗教首领一三佛祖以武力和宗教等手段控制西盟地区后,将该地区划为力索、马散、岳宋、西盟4个“角马”,委任拉祜族和汉族分别管理。辖区内主要是佤族村寨,其次是拉祜族村寨,西盟角马还有部分汉族村寨。对原村寨头人加封长爷、新爷、新官、客长、管事、伙头等职。每年每户除了以宗教名义给三佛祖等大米一碗外,没有其他固定的摊派和劳役。
即“赤盏合喜”(1014页)。
即“亦乞列思”(872页)。
蒙古语音译,意为“上等人”、“贵人”、“善人”。或译为赛音洪。蒙古社会平民阶级中的上等户。这个阶级实际上是属于小封建主阶级,其家道殷富,拥有奴仆和大量牲畜。必须向所属封建领主承担赋税,但在经济上剥削贫
西域地区特产的一种棉织品。以龟兹所产尤佳,常以之代钱货。大中祥符三年(1010),龟兹王曾遣使贡于宋。
?—1004辽代将领。名又记作挞览、闼览。字驼宁。契丹族。马群侍中术鲁列子。史载其自幼敦厚,有才略,通天文。辽景宗时入仕。保宁初年,为宿直官。圣宗统和二年(984),为彰德军节度使。次年,奉命东征女真
拉祜语音译,意为“地窝铺”。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农民一种季节性的田间临时住房。以竹和茅草构成。当地主要实行刀耕火种,由于耕地分散和年年易地,为了适应山地作业的特点和减少每天路途奔波,各家各户普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1368—1398)初置,辖地在今西藏浪卡子一带。元时为思答笼刺万户(即羊卓万户)封地。明初原为俺不罗卫,后升为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按明朝建制例,行都指挥使司的机构设置与都指挥使
1277—1346元朝官员。蒙古克烈部人。字瑞芝。冀宁路达鲁花赤阿思兰之孙。因祖父名阿思兰,遂以兰为氏。通经史,兼习诸国语言。成宗(1294—1307年在位)朝,为翰林院札尔里赤,书写制诰,深受赏识。
见“耶律石柳”(1308页)。
河流名。洮儿河支流。位于内蒙古兴安盟。发源于札萨克图旗西北,集诸小水从札萨克图旗之西,曲折东流,水流分为两支,隔一沙洲,河水较浅,很多地方可以徒涉。流入洮儿河。清代沿河流域为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等游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