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龙珞巴语

苏龙珞巴语

我国自称苏龙的珞巴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关于支属,与景颇语支语言及印度嘎若语支的语言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暂归入景颇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洛渝地区的西端,使用人口数千。以隆子县拉工地区的苏龙珞巴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3个。塞音、塞擦音一般分清浊,唯舌面中塞音除清浊外,还有清送气音。塞擦音有舌尖前和舌面前两套。有唇齿音和齿间擦音。有5个复辅音,由双唇、唇齿、舌根、喉门的塞音、擦音等和卷舌半元音组成。有18个单元音,分两套,普通元音有11个,卷舌元音有7个。有18个复元音,分两类,一类为后响复元音有12个,由i、u、y、щ介音和主要元音结合而成;另一类为前响复元音6个,由主要元音加i韵尾构成。节尾辅音有m、n、n、η、p、 t、 、 k、 r、 h 10个,其中p、m主要出现在崩尼珞巴语借词中。有3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不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叹词10类。量词不丰富,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数词和量词结合的次序是量词在前,数词在后。动词有体语法范畴,在动词后加助词表达。基本形容词常带a33词头。否定副词只有1个,无“不”、“没”、“别”的分别。结构助词不丰富。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数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一般在谓语前面,少数可放在谓语后面。词汇特点: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在词汇中占大多数。单音节词相对较少。派生构词和合成构词都是能产的构词类型。派生词以加前缀为主,加后缀的构词类型相对较少。合成构词的结构有并列、偏正、支配、表述、补充等类型。借词主要来源于崩尼话和藏语,汉语借词相对来说较少。借词主要采用音译方式。

猜你喜欢

  • 罗布桑旺札勒

    清代蒙古族著名僧人。曾到青海塔尔寺拜松巴堪布为师。后返内蒙古,为乌素图召第三代活佛。雍正三年(1725),主持建两寺:一名罗汉寺,内塑有十八罗汉像,塑工精巧,形态逼真;二为法禧寺,是汉藏混合建筑形式,

  • 青史演义

    编年体与演义体结合的蒙文长篇历史小说。全称《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由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协理台吉旺钦巴勒(1795—1847)及其子著名蒙古族文学家尹湛纳希(1837—1892)两

  • 傅鼐

    ?—1738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字阁峰。初官侍卫、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雍正三年(1725),由兵部右侍郎调盛京户部侍郎。任内请选户部贤能章京协办盛京仓监督,以稽出入数目情弊、防止亏缺,被采纳

  • 泽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至宁元年(1213),纥石烈执中受封。执中即胡沙虎,又名九斤,太子护卫出身,累官至招讨使。曾统军攻宋。大安元年(1209),御蒙古军于野狐岭,大败。崇庆二年(1213),屯中都(

  • 南苏州

    见“南苏城”(1590页)。

  • 开平卫驿站

    明代蒙古地区驿站。洪武二年(1369),改元上都路置卫(治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卫内设8驿,东有凉亭、沈河、赛峰、黄崖4驿接大宁,西有桓州、威虏、明安、隰4驿接独石。后开平废,8驿亦为弃地。

  • 嘎背亚梅

    僜语音译,意为“调解人”、“中间人”、“介绍人”。解放前僜人民间纠纷的调解者。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不经选举、亦不世袭。凡能言善辩,经常应邀调解纠纷者即得到社会公认。主要以氏族传统习惯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 索尼

    ①藏语音译,意为“管家”。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为土司办事的人。每村两人。由差巴(支差者)公推、土司认定。专门负责管理土司所有的差房,向差巴催缴实物贡赋,为土司出巡准备帐篷、炊具等。无报酬,不享有任何

  • 金棻

    1895—1975近代书画家。字默庵,号蟫翁。山东济南人。回族。自幼酷爱书法,广临汉代隶书及两周金文。青年时,曾在陆军边防五师当缮写员,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山东长兴中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山东省教

  • 佛日朗

    亦作“佛六兰”、“佛力兰”,即“弗力兰”(6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