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桑云丹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咸丰十一年(1861),为那曲头人,同年任堪穷。次年,卷入掌办商上事务热振活佛被废事件。同治五年(1866),被授予堪穷钦哇头衔,兼大喇嘛称号。十年(1871),任基巧堪布。光绪元年(1875),与噶伦朵噶受命主管营建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灵塔。在西藏僧侣中地位甚高,被任命为喇嘛噶伦。六年(1880)参加大祈愿法会,十四年(1888)退职。
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咸丰十一年(1861),为那曲头人,同年任堪穷。次年,卷入掌办商上事务热振活佛被废事件。同治五年(1866),被授予堪穷钦哇头衔,兼大喇嘛称号。十年(1871),任基巧堪布。光绪元年(1875),与噶伦朵噶受命主管营建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灵塔。在西藏僧侣中地位甚高,被任命为喇嘛噶伦。六年(1880)参加大祈愿法会,十四年(1888)退职。
契丹语音译。“复来”之意。韩延徽被燕帅刘守光遣聘契丹,耶律阿保机留用之。居久,因思念故里逃回后唐,阿保机如失左右手。后惧他人加害,复归契丹,阿保机大悦,赐名“匣列”以志其归来。
蒙古等游牧民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叫“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作“蒙古勒格”或“班布克格尔”。“蒙古包”之称源于满语,《黑龙江外记》:“穹庐,国语(即满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亦作轮管佐领。系由两姓或两姓以上所属人丁合编而成,佐领原非由一姓承袭,而是轮流执掌。《清通志》卷68载:“其户少丁稀,合编佐领,两三姓选为是官者,曰互管佐领”。互管佐领,八旗满
1084—1139西夏第四代皇帝。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惠宗李秉常长子,母梁氏。3岁即帝位,由梁太后与国舅梁乙逋共掌国政。对宋朝不断发动战争,夏天祐民安七年(1096)十月,奉母命领兵50万侵宋鄜延路
见“兀鲁河卫”(111页)。
1893—1932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名秉吉、秉乾,又名韦萃。广西东兰县人。壮族。青年时为寻求革命道路,曾赴长江下游各省考察民情,并拜会孙中山和廖仲凯。1916年参加护国军,讨伐
金代地方行政建置。金天眷元年(1138)置,治所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辖境约当今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一带,领有会宁府、肇州、隆州、信州、蒲与路、合懒路、恤品路
明代湖广永顺土官。土家族。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抚使※彭万潜子。洪武二年(1369),父卒,袭宣抚使职。五年(1372),遣使献夏明玉珍所授之印。六年,于其地置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命为宣慰使,
古地名。秦属北地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分置。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迁至临泾(今甘肃泾川北),魏、晋因之。原为戎狄居地,郡有乌氏、月氏道,因其族人居于此得名。又有“昆夷旧壤”说,绲夷曾在此活
又称“蟒甲”、“莽葛”。清代台湾高山族的一种常用水上交通工具。以独木构成,即独木舟。据《台海使搓录》载:“蟒甲,独木挖空,两边翼以木板,用藤缚之”,以使舟行平稳。各地大小不一,小的仅容一二人,通常可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