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丹津

罗卜藏丹津

①蒙古族喇嘛学者。亦译作罗卜桑丹津,梵文名苏摩提沙沙那达罗。生活于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上半叶。拥有“固什”称号。为喀尔喀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呼图克图(后移居归化,今呼和浩特)的弟子。著有蒙古著名编年史※《蒙古黄金史》(《大黄金史》)和《圣地五台山记》(亦译称《五台山志》或《五台山旅行指南》)。 ②(1692—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清和硕亲王※达什巴图尔之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受命继袭父位。因不满拉藏汗迎立意希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密与本族台吉察罕丹津盟,阴谋讨伐异己。后得知清军严兵备始作罢。五十五年(1716),青海诸台吉定盟,偕察罕丹津分领左翼。五十九年(1720),随清军护送格桑嘉措进藏。六十年九月十五日(1721.10.16),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于拉萨举行坐床典礼后,他以青海及西藏旧皆和硕特属,己乃固始汗嫡孙,遂谋据西藏以遥制青海。嗣因清廷未令其掌管藏政,而以拉藏汗旧臣康济鼐治前藏,台吉颇罗鼐理后藏,怀怨。雍正元年(1723),诱诸部盟于察罕托罗海,令各仍故号,不得复称清所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封爵,自称“达赖洪台吉”,揭起反清旗帜。因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洞察其谋,拒绝参与叛乱,乃举兵往击。清廷遣使劝和,拒不从。复囚清使常寿于军中,遣兵分掠西宁之南川、西川、北川等地。西宁附近寺院纷起响应。清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等分道进击,先断其进藏道路,继又阻绝其与策妄阿拉布坦联系,遂溃败。雍正二年二月八日,遭清军三路追击,母阿勒泰喀屯、妹夫格勒克、济农藏巴济札卜、吹喇克诺木齐等被俘,本人遁居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平定伊犁时被俘。获宥,令居京“不许擅出”。二子被编入正黄旗蒙古,分授蓝翎侍卫。

猜你喜欢

  • 阿旺簇勒提木

    1721—1791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亦作阿旺楚臣,全称噶勒丹锡哷图萨玛第巴克什。生于甘南卓尼察多地方。于擦多寺出家,成年后,入色拉寺麦扎仓学闻佛法。博学多识,由“翁则”晋“堪囊”学位。乾隆二十八年

  • 斡真

    见“铁木哥斡赤斤”(1880页)。

  • 伽舍罗逝

    见“朅槃陀”(2284页)。

  • 西平王

    封爵名。 ①后周显德元年(954)世宗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此爵。 ②辽统和九年(991)党项首领赵保忠背宋,以夏州(今属陕西靖边县)降辽,被封此爵。 ③宋雍熙二年(985)党项首领李继迁诱杀

  • 土牛线

    明郑时期在台湾所设“香界”。亦称“红线”。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日增,不断深入内山高山族地区侵垦,屡遭“番害”。永历年间后期,下令以土筑短垣为番界,土垣如卧牛,上砌红砖,故名。

  • 进藏熬茶

    西藏境外信奉喇嘛教各民族进藏布施的一种宗教活动。滥觞于16世纪末,随格鲁派在蒙古地区传播而渐盛。早期常与西藏教派斗争、政治情况始有转变。以蒙古族布施活动为最频繁,规模最大。卫拉特蒙古尤为活跃,常至数百

  • 岑鐩

    明天顺至成化时广西土官。壮族。岑氏家族世为土官,其父岑瑛官至都指挥同知,授参政。天顺三年(1459)被封思恩州知府。成化元年(1465),因与其父岑瑛协助朝廷绥靖地方累有军功,受明宪宗遣使赍敕奖谕。十

  • 罨疗

    蒙医中的物理疗法。分热罨和冷罨两种。热罨疗法起源很早,最初蒙古人用石块或砂砾加热在患处热熨,后改用黄油涂于毡上热敷,效果甚佳。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形成灼治患部的灸疗。但民间仍多沿用油毛毡热敷,红糜

  • 左右司隶

    十六国时期汉(前赵)所设职官。见“单于左右辅”(1521页)。

  • 六马抗暴起义

    布依族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贵州关岭县六马区(今属镇宁)位于北盘江中游,地处关岭、镇宁、贞丰、紫云、望谟等县的交界处,为布依族聚居区。1935年中共红军长征时路过此地,给布依族人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