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
侗族、土家族传统食品。又称油茶汤。流行于广大侗族、土家族地区,亦为与侗族杂居的苗、瑶、壮、汉各族所共同喜爱。主要有两种:用猪油(或茶油)、糯米、茶叶同炒焦后,加清水煮熟,吃时放入米花、饭豆、黄豆、花生或其他副食的叫罐罐油茶;先煮煎粑条(或块),再加入茶叶、鲜汤、米花、辣椒油、肉屑、姜葱及酱醋加工而成的叫煎粑油茶。前者清脆香甜,后者鲜嫩香辣。是侗族人人喜爱的家常与待客佳品。每当节日春社,侗族便聚集一堂,少者一二十人,多则百余人,热热闹闹地举行油茶会。
侗族、土家族传统食品。又称油茶汤。流行于广大侗族、土家族地区,亦为与侗族杂居的苗、瑶、壮、汉各族所共同喜爱。主要有两种:用猪油(或茶油)、糯米、茶叶同炒焦后,加清水煮熟,吃时放入米花、饭豆、黄豆、花生或其他副食的叫罐罐油茶;先煮煎粑条(或块),再加入茶叶、鲜汤、米花、辣椒油、肉屑、姜葱及酱醋加工而成的叫煎粑油茶。前者清脆香甜,后者鲜嫩香辣。是侗族人人喜爱的家常与待客佳品。每当节日春社,侗族便聚集一堂,少者一二十人,多则百余人,热热闹闹地举行油茶会。
散曲集。元代畏兀儿文学家※贯云石(1286—1324)撰。1卷。云石,本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成斋、疏仙等。能骑射,精通汉语,善草隶书,工诗文,尤以散曲驰名。元人称散曲为“今乐府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有景颇、载瓦、浪峨、喇期等支称。共有119209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梁河、陇川、潞西、瑞丽5县和畹町镇,还有部分散居于泸水、昌宁、耿马、澜沧
参见“白衣”(594页)。
约春秋末※蜀人首领。名芦保。卢帝子。为蜀国开明氏第三世王。曾帅众攻至青衣羌之地(在今四川芦山县),称雄于僚、僰。
?—1867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乔佳氏。道光间,任侍卫。咸丰三年(1853),奉命率黑龙江官兵入钦差大臣琦善大营,与太平军交战,复扬州。加副都统衔。六年(1856),太平军由镇江渡江进攻江北大营,
?—1654清朝大臣、史学家。回族。山东掖县人。兵部侍郎张忻之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庶吉士。李自成农民军入京师(今北京),与父降。清顺治二年(1645),为山东巡抚方大猷荐举,召至京师为
元边疆地区官署名。斡端(今新疆和田译称)原为西辽属地。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蒙古将哲别擒杀乃蛮王子屈出律后,蒙古军继续攻取西辽辖地,其地遂入蒙古,置达鲁花赤以统之。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36),
见“完颜璟”(1148页)。
辽代契丹小字墓志。又作“耶律挞不也墓志”。为一合。刻于天祚帝天庆五年(1115)四月。1969年夏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山嘴子乡毛不沟村。现藏赤峰市博物馆。志盖呈盝顶形,四周饰大牡丹花,斜面环刻十二生肖
①(?—1657)清初大臣。蒙古族。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孙,※昂洪子。天聪七年(1633)父卒,袭三等副将。次年,改三等梅勒章京。顺治年间(1644—1661),三次晋升,又以罪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