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以在黄河之西,形如一条长廊,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砂碛、戈壁。绿州断续相连,赖雨雪灌溉,农牧业较发达。战国前为羌戎之地。周秦之际为乌孙、月氏所居。西汉初为匈奴右贤王地。元狩二年(前121),始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河西4郡,辖25县。东晋时,先后为“五凉二秦”所控制。西魏废帝三年(554),改西凉为甘州。唐时,属陇右道,一度被吐蕃攻陷,后为张议潮占据。武后时,回纥一支曾迁至甘、凉一带。开成五年(840),漠北回鹘汗国崩溃,回鹘一支西迁至此称河西回鹘。至五代宋初,其势渐盛,几占据整个河西地区。宋景祐三年(1036),西夏尽有河西旧地。元属甘肃行中书省。有玉门、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等市县。自古为通往新疆及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

猜你喜欢

  • 红照制

    旧时云南纳西族土司与外来户建立的一种永佃制关系。外来农民需向土司先交纳一定数量的“磕头钱”,方可按规定租额领种定额土地。土司给予一张执照(又称红照),便取得该土地的永佃权,名曰“红照地”。占有者可世袭

  • 高方

    宋代云南大理国开国大臣。白族。其先世在唐开元(713—741)时与段氏等12姓同被南诏王迁居于10睑(即10州,在今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五代后晋(936—946)初,任善巨郡(今云南永胜)守,素与※

  • 荆州驻防八旗志

    书名。清代驻防荆州将军希元、祥亨等纂。光绪五年(1879)始修、九年成书。16卷(不包括卷首)。分宸翰、敕谕、建置、风土、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仕宦、人物、烈女、艺文13部分。载有荆州满城、将

  • 彭师裕

    五代时溪州土官。溪州(治今湖南永顺东南)刺史※彭士愁长子。原任溪州副使及三亭县令。周世宗显德三年(956),袭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为湖广西部势力最强者。

  • 伯锡尔

    ?—1866清末新疆哈密王。维吾尔族。嘉庆十八年(1813),袭父爵为郡王衔札萨克贝勒。道光三年(1823),晋多罗郡王。二十六年(1846),献私垦土地安置屯民。同治二年(1863),协助地方官员开

  • 南诏孝桓王

    唐代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谥号。见“异牟寻”(932页)。

  • 努雅勒部

    见“诺雷部”(1953页)。

  • 札凌山卫

    见“者林山卫”(1349页)。

  • 塔石

    见“塔克世”(2158页)。

  • 斯仁栋日布

    1872—1949民国时期蒙古官吏。内蒙古太仆寺左翼牧场正白旗人。姓抗锦氏,汉名抗锦寿,字绍彭。青少年时期在张家口从师学满、蒙、汉文。30岁时任太仆寺左翼牧场总管。并于牧场创办“蒙养学堂”。19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