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黼

杨黼

明代白族学者、诗人、书画家。号存诚道人,别称桂楼先生。云南太和县(今大理市)下阳溪人。谓“九隆族之裔”杨连五世孙,元代大理总管书史杨保继子,世代为宦。约生于明洪武(1368—1398)初年。以书香门第,自幼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博学多才,通诗词,工书画,善篆籀。因作书画,“秃笔盈架,作笔冢于西原以瘗之”。又崇释道,参禅拜佛,拒求仕进,终身隐逸,循迹林泉,躬耕数亩地。庭前有大桂树,缚板树上,自题“桂楼”,日夕偃仰其中,咏歌自得,娱乐著书作画。父母殁,为营葬毕,入鸡足山罗汉堡石窟,岩栖10余载。寿至80,被子孙迎归,未几卒,约卒于景泰元年(1450)后。平生著作颇富,注《孝经》数万言,征以群书,均用小篆书写。又著《篆隶宗源》、《桂楼集》等。以方言作《竹枝词》数十首,今存《回文诗》、《川晴溪雨》、《桂楼歌》和《词记山花·咏苍洱境》。后者被刻于碑碣,俗称《山花碑》,系采汉字记白语,以20首诗联为一篇,四句一首,共八十句,仿白族调“七七七五”格律写成。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大理多姿多彩的风物,也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思想、信仰和理想。其作品在白族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亦是研究白族历史、语言的重要文献。相传他以白族编制的茅草鞋作画,别具一格,惜书画均已失传。卒后明代著名白族学者※李元阳为之作墓志。

猜你喜欢

  • 北魏后废帝

    见“元朗”(229页)。

  • 噶尔汉

    ?—1688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纳喇氏。兵部尚书噶达浑之子。顺治十四年(1657),袭父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为王府长史。康熙九年(1670),任正红旗满洲都统。十四年(1675),授镇安将军,驻防河

  •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

  • 额敏

    ?—1739清代新疆哈密王公。维吾尔族。※额贝都拉达尔汉伯克孙,哈密扎萨克一等达尔汉※郭帕伯克长子。生于肃州。及长,归籍。康熙五十年(1711)父死,受命袭爵。次年,进京朝觐。五十四年(1715),会

  • 卜章台

    见“布占泰”(463页)。

  • 斯文

    萨满登记在“档士”上的神的总称。鄂伦春语音译。参见“档士”(1805页)。

  • 小河守御千户所

    明代四川卫所名。又称小河千户年。宣德四年(1429)正月置。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山河营。时,松潘卫指挥使吴玮以松潘地方广远,兵力寡弱,控制为难,且山高谷深,道路崎岖,猝有缓急,通报不易,奏请增兵设站,

  • 阿剌吉八

    ?—1328元朝幼主。又译阿里吉八、阿速吉八。蒙古孛儿只斤氏。※泰定帝子。泰定元年(1324),立为皇太子。从师习《皇图大训》(《帝训》)。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卒,九月,为丞相倒剌沙等拥立

  • 黑苗

    苗族的一支。名称始见于明代。以其衣裙多藏青色而得名。自称“模”、“毛”之清化音,部分地区自称“嘎脑”(苗语译音)。操苗语之黔东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桂北、安顺地区及湖南靖县等地。详见“苗族”(133

  • 阿曲乎千户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兴海县东北部,北连共和县,东南临黄河,南抵大河坝河,西接夏卜让千户部落。为清朝后期从黄河南迁至黄河北的“环海八族之一”,原有8个小部落,后与外来14个部落合称为拉日德部落。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