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先
?—1593
明朝东府第七代土司。青海民和(一说西宁)人,土族。※李南哥七世孙,李崇文子。明嘉靖四十年(1561),袭指挥使职。万历十一年(1583)中武进士,升锦衣卫正堂。次年任南镇抚司佥事。十九年(1591)任东司佥事。二十一年(1593)卒,子李化龙袭职。
明朝东府第七代土司。青海民和(一说西宁)人,土族。※李南哥七世孙,李崇文子。明嘉靖四十年(1561),袭指挥使职。万历十一年(1583)中武进士,升锦衣卫正堂。次年任南镇抚司佥事。十九年(1591)任东司佥事。二十一年(1593)卒,子李化龙袭职。
见“敕勒”(1983页)。
见“蒲昌县”(2319页)。
拉祜语音译,意为“大房子”或“母系家族”。解放前云南澜沧县糯福区拉祜族保留的一种母系家庭公社残留形式。由属同一始祖母的若干女性后裔的对偶家庭组成(男性婚后从妻居),通常包括六七个对偶小家庭,共四五十人
部族名。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又作兀拉、兀剌,满语意为“江”。因分布于乌拉河畔,故名。源同※哈达部首领,纳喇氏(一说原为完颜氏)。世居忽喇温江(今呼兰河)一带。始祖纳齐布禄南徙辉发、乌拉部间启尔撒河源
佛教最高职称。即皇帝之师。汉成帝曾尊张禹为帝师。吐蕃王朝赞普(王)曾尊本教师、佛教高僧为师。西夏仁宗曾封高僧为帝师,位在国师(秩一品)、诸王之上。当时有吐蕃高僧热巴,曾在内地受封过帝师。元世祖中统元年
即“榜什”(2420页)。
南方民族民间节日。亦称牛魂节。流行于壮、布依、侗、水、仫佬、毛南、仡佬、苗、畲等民族地区。举办时间不同,多于农历四月八日或十月一日举行。内容大同小异。如,壮族农民认为耕牛身强力壮,能犁田耙地,皆因牛的
见“六镇”(382页)。
见“迈达哩胡土克图” (742页)。
见“把汉那吉”(1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