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林
地名。又作杀狐林。今河北栾城附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辽太宗)卒地。大同元年(947),德光率兵南下。正月破汴,灭后晋,因遭民众反抗,四月,班师归北,途中患疾。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疾甚,于二十一日卒,时年46岁。卒前叹曰:“我有三失,杀上国兵士,打草谷,一失也;天下括钱,二失也;不寻遣节度使归藩,三失也。”(《旧五代史》卷137)此地名有三说:一说以契丹皇帝死于此,时人遂以为地名;一说唐时袭突厥,群胡死于此,故名;一说村民林中射杀一狐,因此名之。
地名。又作杀狐林。今河北栾城附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辽太宗)卒地。大同元年(947),德光率兵南下。正月破汴,灭后晋,因遭民众反抗,四月,班师归北,途中患疾。十六日,次于栾城县杀胡林之侧,疾甚,于二十一日卒,时年46岁。卒前叹曰:“我有三失,杀上国兵士,打草谷,一失也;天下括钱,二失也;不寻遣节度使归藩,三失也。”(《旧五代史》卷137)此地名有三说:一说以契丹皇帝死于此,时人遂以为地名;一说唐时袭突厥,群胡死于此,故名;一说村民林中射杀一狐,因此名之。
明代四川酉阳土官。土家族。受明封为酉阳司(治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宣抚使。正德八年(1513),献大木20根,请免子冉维翰袭职时赴京,获准。十二年(1517,《明史》作二十年,误),又献大木20
清代壮族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字南崧。广西上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薰育,熟读诗文歌赋。乾隆五十四年(1789),赴京应试,举进士,曾任翰林院修撰、御史等职,后因主持赈济北京城南水灾有功,升太仆、
见“松桃县”(1295页)。
藏传佛教教派。源自帕主派。宋淳熙七年(1180),达垅塘巴·扎希贝在拉萨北部之达垅地方建达垅寺,立派收徒,因以为名。该派僧人以戒行严整著称。该寺第九任堪布扎希贝考(1359—1424),曾被明成祖封为
隋宗室女。开皇十七年(597),应突厥和亲之请,文帝将其嫁于东突厥突利可汗染干,染干遂率部南徙度斤旧镇驻牧,为隋守边。不久(599年前),病卒,隋廷复以义成公主和亲染干。有隋一代,少数民族首领连娶两位
唐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王妃,曾主持建米芒才神殿(《西藏王臣记》作查拉拉康),并雕刻查拉鲁浦地方的大梵神像,当时以食盐作为给工匠的酬报。
见“和硕特南左翼中旗”(1453页)。
古代乐名。以源于疏勒(在今新疆喀什一带),故名。该乐接近于龟兹乐。后传入中原。主要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琵琶、横笛、箫、筚篥、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等。为隋九部乐、唐九部乐和十部乐之一。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分布于耶悔水及窝谋罕城一带。其地约当今吉林省敦化市以北地区。景祖乌古迺时(1074年前在位),其部长已听命于乌古迺。肃宗颇剌淑时(1092—1094年在位),已被统一到女真共同
见“阿旺丹白坚赞”(12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