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术赤

术赤

1177—12257

蒙古国军事将领。又译拙赤、珠齐、述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长子。母孛儿台尝为蔑儿乞部所掠,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骁勇善战,自幼随父征战。宋嘉泰四年(1204),掌右翼军战乃蛮部,配合诸军破敌于纳忽山(位于鄂尔浑河东土拉河西),擒杀太阳汗。战后驻军阿勒台山(今阿尔泰山)镇抚。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受封九千户。太祖二年(1207,一说1218年)统军征“林木中百姓”,招降或征服斡亦剌、不里牙惕、巴儿忽诸部,战后,受命统辖该地。六年,随父南下攻金,与弟察合台、窝阔台统右军,取云内、东胜、武州、朔州等地。八年,攻掠太行山东西30余州,并会诸军围攻中都(今北京)。十二年(一说十三年)受命讨乞儿吉思,至叶密立河(今额敏河)取胜而还。十四年随父西征,相继攻克养吉干、八儿真、毡的等城,会同察合台、窝阔台军于十六年攻克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十九年蒙古军还师,西征后成吉思汗分封诸子,作为长子得花剌子模海(今咸海)、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以北的钦察故地为封地。后其子拔都在此封地基础上建钦察汗国。生前屡与弟察合台、窝阔台就汗位继承问题发生纷争。最后由成吉思汗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始缓。西征途中,再次发生冲突,互争总兵权,致使“师无和,无纪律”。对所受封地远离蒙古本土,也一直怀怨,故在西征途中屡称疾,拒绝其父之召北征不里阿耳、钦察等部。成吉思汗一度命察合台等备兵逮问,寻闻其死讯,始作罢。

猜你喜欢

  • 秃都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推屯河卫。永乐六年(1408)正月,女真首领必缠等16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实山等7卫同时设立,以必缠等为指挥、千百户等官,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等。十月,秃缠

  • 怛逻斯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新唐书·地理志》作怛罗斯。《大唐西域记》作呾逻私。《大兹恩寺三藏法师传》作呾逻斯。《常德西使记》作塔刺寺。耶律楚材《西游录》作塔刺思。明《西域番国志》依蒙古语称此城

  • 段匹䃅

    ?—322?晋代鲜卑段部首领。又作段疋䃅。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务勿尘子。随父附晋,怀帝(306—313年在位)即位初,封左贤王,率众助晋征讨。永嘉六年(312),与兄段疾陆眷随督

  • 窝集右卫

    见“兀者右卫”(110页)。

  • 菟害真

    见“吐贺真”(767页)。

  • 牙校

    官名。西夏建国前,宋代党项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府,及属州下属低级军吏。李继迁、李德明时期均置。

  • 甲氏

    春秋时赤狄的一支。初分布于今山西沁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北鸡泽县一带。与潞氏、留吁、东山皋落氏结盟,奉潞氏为盟主,随潞氏向东扩展,建立北狄国家,定都曲梁(今河北鸡泽),不断与晋国发生冲突。周定王十三年(前

  • 乾隆南笼府志

    贵州地方志书。清李其昌纂修。其昌字敬伯,四川成都人,时任南笼知府。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成书。8卷。为南笼府第一部志书。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赋役、营建、秩官、选举、人物、艺术、外志9纲,共25目,

  • 刑书要制

    见“北周律令”(534页)。

  • 克食

    满语音译。“恩赐”的意思。涉及此词的清事记载,有的因词中有“食”字样,误解作食品,如说“赐克食几次”,实属叠用汉、满文的“赐赐”两字。若表达原语意,应作:蒙克食(恩赐)御膳若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