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木雅语

木雅语

我国四川省部分地区自称“木雅”的藏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九龙等县,以及雅安地区的石棉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1.5万左右。木雅语分东、西两个方言。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上也有一定差别,不同方言区很难用木雅语交际。以康定县六坝乡木雅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42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其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有唇齿擦音和小舌塞音和擦音。复辅音有7个,由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和塞擦音构成。单元音有21个,分普通元音、紧喉元音和鼻化元音3套,复元音只有后响的,没有三合复元音,后响复元音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辅音韵尾。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有:形态较丰富,形态、虚词和词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类分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连词、感情词10类。名词加词尾表示复数和指小。量词较丰富,数词一般需和量词连用,连用时数词在前,量词在后,数词和量词之间元音要和谐。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和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有格语法范畴,格分主格、领格和宾格3种,用词根韵母屈折变化和加后缀的方式表达。反身代词用重叠人称代词的方式构成。动词有人称、数、时态、式、态、趋向等语法范畴,用在动词前后加附加成分或动词词根声、韵、调屈折变化和重叠等方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大部分采用叠音或双声形式,有级范畴,分普通级、比较级和最高级3种,用加不同前缀表达。结构助词较丰富,有限制、受动、施动、工具、处所、从由、比较等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词汇特点有:单音节或由音节合成的复合词占词汇的多数,加词头词尾构成的派生词、重叠词根的叠音词以及按一定格式构成的四音联绵等多音节词在词汇中也占一定比例。词的合成主要采用并列、偏正、支配、表达等4种方式。借词主要来源于藏语和汉语,藏语借词略多于汉语借词。

猜你喜欢

  • 白狼

    古族名。东汉初分布于筰都地区(今四川盐源一带)牦牛夷徼外(汉源以西大渡河一带)。源于古羌人,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渊源关系。永平年间(58—75),在益州刺史朱辅的宣抚下,牦牛徼外的白狼、槃木、唐菆等部

  • 元愉

    488—508北魏宗室。字宣德。鲜卑元氏(拓跋氏)。孝文帝※元宏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封京兆王,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皆委之。兄宣武帝元恪即位后,为护军将军

  • 俞龙珂

    宋时吐蕃青唐(今青海西宁)部族首领。清代译作裕罗格勒。据秦州、陇右间(今甘肃陇西、天水一带),统众12万。宋熙宁二年(1069),为宋秦州边官王韶招纳,率众归附。四年(1071),受宋封殿直蕃巡检。五

  • 完颜㝢

    ?—1218金大臣。本名讹出。西南路(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猛安人。女真族。完颜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累调河东北路提刑司知事,历同知辽州军州事、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学、南京路转运副使。

  • 吐里

    见“秃里”(1082页)。

  • 中共绥蒙区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地区党的领导机关。1945年,中共晋绥分局,根据党中央2月17日电示,在绥远成立。高克林任书记,姚哲、张达志、乌兰夫、武开章、杨植霖、苏谦益、白成铭、曹振之、康健民等任委员。这是抗战胜

  • 矣罗识

    唐代八诏之一石和诏首领。乌蛮。原居石和城(今云南大理市东南凤仪镇附近),后遭南诏攻击,退居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城南)。因屡遭南诏侵扰,便同石桥诏首领※时傍诣神川都督处,求自立为诏。谋泄,时傍被杀,罗识北

  • 蒙医药选编

    书名。藏文名《扎兑宁诺尔》。蒙古医学著作。19世纪内蒙古医学家老布僧确泊勒(达来王旗人)用藏文写成。121章,464叶,木刻本。曾以“扎兑”之名为人熟知。以临证各科为主,论述蒙医理论、药物,术疗等。术

  • 下辨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也作下辩道。西汉以下辨县改置,属武都郡(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今甘肃成县西,时称武街城。三国、晋复为县(一说东汉复为县)。东汉末,下辨等地,有氐帅雷定等

  • 香遍国

    见“乾陀罗”(19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