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敦罗布喇什补充法规

18世纪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法规名,约制定于1741—1758年。原文为托忒文,抄本见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所藏《卫拉特法典》抄本中。1880年俄国学者戈尔斯通斯基译注《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一书问世时,该法典以《在卡尔梅克汗顿杜克达什时代为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族编订的法规》为名,连同噶尔丹的两项补充敕令,作为该书附录,全部被译成俄文并加注释发表。法典规定藏传佛教为土尔扈特蒙古人共同信仰,严禁僧侣贪女色和酗酒;禁止盗窃,初犯和再犯重笞50,带脚枷一月,并于双颊烙印,三犯则卖至库班和克里木;无论贵族和平民,都必须接受教育,学习本民族文字,否则要受罚一定数量的牲畜;在得知敌人迫近消息时,应立即向王公报告,并挺身御敌,否则王公罚二九牲畜,贵族罚佩带全付鞍套3岁马和4岁骆驼各1匹,名人罚4岁骆驼1峰,贱民罚4岁马1匹;接到出征命令后,必须立即出征,如逾期不至,王公罚牲畜9头,贵族罚4岁骆驼1峰,名人罚4岁马1匹,贱民罚3岁牛1头;倘在出征时中途逃归,也课以同样数量牲畜。涉及内容极其广泛,它是《1640年蒙古卫拉特法典》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是土尔扈特蒙古人为维护自己民族传统和宗教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研究18世纪土尔扈特人社会现实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 宣化府

    西夏官署名。掌管境内吐蕃、回鹘等民族机构。西夏建国后在吐蕃、回鹘集中居住的河西走廊中部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置镇夷郡,并设此机构以绥抚各族人民。

  • 琼州路安抚司

    元代海南岛最高行政机构。至元十五年(1278)置,治所在琼山(今海口市)。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八年(1291),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天历二年(1329),改乾宁军民安抚司。

  • 唐古部

    见“唐括部”(1924页)。

  • 土都督佥事

    官名。明朝授予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的职衔,秩正二品,地位次于土都督及土都督同知,参见“土都督”(66页)。

  • 张奉

    见“张承奉”(1181页)。

  • 乌昭庆

    辽代兀惹部首领。渤海遗裔。一作乌昭度。其先人于渤海国亡后,为反抗契丹贵族统治,保据一隅,自成一部,常称兀惹,也称“乌舍国”。昭庆继为首领,仍对辽时叛时服。辽统和十三年(995)七月,率众与燕颇等攻铁骊

  • 比粟毒

    见“比粟”(189页)。

  • 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立于北京国子监。弘历撰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全文约2700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1800余字。后半部韵文近900字。记述准噶尔部来源、发展及噶尔丹、

  • 耶尔戈木

    其与义都部落称为“戈巴盎”的内涵相同。见“※赫戈木”(2421页)。

  • 宋辽互市

    北宋与辽朝的官方贸易。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契丹交易。后因战争,罢不与通。淳化二年(991),令雄、霸州、静戎军、代州雁门砦置榷如旧制,出口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