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庆陵

庆陵

永庆陵略称。亦为永庆陵、永兴陵、永福陵的总称。辽代最大的帝后陵墓群。位于※庆州西北※庆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西北深山中),当地蒙族称此地为瓦林茫哈(意“瓦砾滩”)。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背面奇岩突耸,向南敞开,为一砂谷,黑河(今查干木伦河)源头诸支向东南流出。谷内树木丛生,杂草繁茂,辽代诸帝常喜于此游猎。辽圣宗※耶律隆绪秋畋是山,爱其奇秀,乃曰:“吾万岁后,当葬此。”(《辽史》卷37)于是修陵筑殿,建设行宫。景福元年(1031),圣宗卒,兴宗※耶律宗真遵遗命建永庆陵,立望仙殿、御容殿,并置蕃汉守陵3千户,隶大内都总管司。清宁四年(1058)四月,钦爱皇后※萧耨斤死后附葬于此。大康七年(1081)十月,仁德皇后※萧菩萨哥亦自祖陵迁葬于此。另两陵区,永兴陵:清宁元年(1055)十一月建,葬兴宗,大康二年(1076)六月,仁懿皇后※萧挞里卒后附葬;永福陵:乾统元年(1101)六月建,葬辽道宗※耶律弘基,宣懿皇后※萧观音于同时迁葬。3陵呈东、中、西排列,为山涧所分隔。与3陵相对,各山麓均有遥拜所,似作门形。天庆九年(1119)夏,女真军攻陷上京路,烧陵盗宝,陵遭严重破坏。现该地荒芜,无人居住,需有向导方可至。1913年,林西县长勘查垦地,发现该陵。陵上建筑荡然无存,残砖断瓦,四处可见。陵室作穹庐形,似毡帐,具北方民族特色。东陵内有高达6米、绘有70余位大人物和四季山水巨幅彩色壁画,人物以契丹文字署款,使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契丹※髡发习俗与辽代皇帝“四时※捺钵”的景况,价值很高。尤其是陵内出土的大型契丹文字帝后哀册,为近代考古学上巨大发现,至是使人们方以知晓契丹文字的真貌,轰动了中外学术界,成为我国出土文物典藏的精品。

猜你喜欢

  • 邓柯

    地名。原为邓柯府,东界甘孜,南至同普,西接西宁、玉树,北连石渠,由德格、林葱、春科三土司属地合并而成。属德格土司。为康藏北道之咽喉,系一游牧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德格土司兄弟争袭时,该地土司曾

  • 捕喝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唐称中安国。《魏书·西域传》称忸密。《隋书·西域传》称安国。《新唐书·西域传》一作布豁。《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不花剌,同书《太祖本纪》作卜哈儿,《察罕传》作孛哈里。《元朝

  • 察罕廋尔

    清代地名。位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东(今蒙古巴彦乌拉南)。地因山得名。土地肥沃,牧草丰茂。康熙(1662—1722)末年,清朝政府与准噶尔部关系恶化,清军为防备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击,于其地筑城

  • 济喇敏

    即“吉里迷”(681页)。

  • 鄂鼐

    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号巴图鲁。天聪年间,屡败蒙古及明军。崇德七年(1642),随军攻明锦州,设伏高桥,败明经略洪承畴兵。八年,从大将军饶余贝勒阿巴泰征明,攻河间府城,先登克之,赐号“巴图

  • 悉南纰波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在长庆《唐蕃会盟碑》中有载,为赞普之“侍从官”或“近侍官”。此职在吐蕃囊日松赞时已有,在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兴佛诏书中亦列有此官职名称。

  • 慕容永

    ?—394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字叔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慕容廆侄孙,慕容运孙。自前燕建熙十一年(370)慕容暐为前秦苻坚并灭后,迁徙至长安(今陕西西安)。因家贫,常与妻卖&#

  • 土尔扈特西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托尔和扎萨克旗。雍正元年(1723),土尔扈特部诺尔布附罗卜藏丹津叛,旋悔罪归清,获宥。三年(1725),授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下设四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

  • 风宪宏纲

    书名。元法令类编。赵世延撰。卷数及成书年代均不详。作者早年曾受世祖召见,命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后历官台省五十余年,对整肃官箴,监察失职有长期经验。本书是其类集元仁宗以前有关监察制度的格例条画,汇次

  • 乌古新

    见“兀慎”(1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