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平城

平城

北魏前期都城。又称代京。即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秦为平城县治所。西晋建兴元年(313),拓跋猗卢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为北都,修此城为南都,并于��水之阳黄瓜堆(今山西山阴县东北)筑新平城(小平城),令拓跋六修镇之,统领南部。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拓跋洼在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锡拉木林河)召开部落大会,即代王位,寻徙居盛乐。同年四月,改称魏。天兴元年(398),正式定国号为魏,从盛乐迁都于此,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正封畿,制郊甸,并迁新民充实京师,使平城成为北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延和元年(432),改平城县为万年县,治所仍在此。太和十七年(493),复改为平城县。次年,迁都洛阳后,其地位逐渐下降,但仍为北魏边防重镇。

猜你喜欢

  • 花翎

    即孔雀翎。清代官员的冠饰。以孔雀翎上的一目晕为一眼,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眼多为贵,以得此种翎顶为殊荣,其中满洲、蒙古官员居多。清初,以宗室亲王、郡王、贝勒的地位特殊,均无戴翎之例;贝子、固伦额驸(

  • 琼结

    西藏山南县名。地处雅隆河谷,有琼波河流经此地,又称雅隆琼波。其名出现较晚,唐吐蕃时称青瓦达孜。《唐书》据“青瓦”之音又译为“勃令驿”或“匹播城”,属四如建制中的约如辖区,为吐蕃大贵族桂氏及努氏之采邑,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莫霍尔特里,接本部右翼中末旗界;西至喀喇沙尔,接清素珠克图诺们罕界;南至绷察罕诺尔,接军台及瀚海界,北至札木图岭,接本部中左末旗界。有佐领2。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

  • 色提卜阿勒氐

    见“色提巴尔第”(846页)。

  • 涅里骨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 牵屯山

    古地名。约位于今甘肃省东部,具体地点不详。为陇西鲜卑乞伏氏居地之一。西秦创建者乞伏国仁五世祖(《晋书》原作四世祖)乞伏结权立,自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徙居其地。约东晋初,其孙乞伏述延继位,

  • 沃伐

    见“龙仔”(493页)。

  • 亦里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伊拉齐卫,并说清代伊拉齐山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西90里。

  • 马祖常

    1279—1338元朝大臣,文士。字伯庸。居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先世为汪古部人。礼部尚书※马月合乃曾孙,漳州路总管府同知马润之子。7岁知学,及长,益笃学。师蜀儒张䇓,备受器重。仁宗延祐

  • 搓扒

    傈僳语音译,亦称“搓巴”,意为“跟随的人”或“卑下的人”。解放前云南怒江傈僳族地区家长奴隶制下的奴隶。主要来源有三:一是蓄奴主收养的被称为“养子”或“养女”者。被主人视为家庭中的成员,称主人为阿爹、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