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地
藏语“差新”、“差兴”、“差莎”、“差丹莎新”的意译。即支差的土地。民主改革前藏族地区称为※差巴的农奴从农奴主处分得的一种份地名。其条件是必须保证为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或者还有实物、货币等,并被固着在土地上,不得离开。在此前提下,农奴可用耕种差地的收获物维持生活,对差地的使用权亦较稳定,可以继承甚至出租。
藏语“差新”、“差兴”、“差莎”、“差丹莎新”的意译。即支差的土地。民主改革前藏族地区称为※差巴的农奴从农奴主处分得的一种份地名。其条件是必须保证为农奴主支应各种徭役,或者还有实物、货币等,并被固着在土地上,不得离开。在此前提下,农奴可用耕种差地的收获物维持生活,对差地的使用权亦较稳定,可以继承甚至出租。
见“穆伦德克汗”(2560页)。
即“稞大麦”,藏语称“乃”。青藏高原等无霜期短的高寒山区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和少数汉族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有抗寒、耐瘠、耐旱、抗逆性强等优点,千粒重30克左右,较小麦颗粒大,有紫、白、黑、黄等色颗粒
部分彝族的自称。古称昆明人。他称白彝。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寻甸、罗平、师宗、路南、富源、宜良、弥勒、禄劝、会泽、鹤庆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见“飞山蛮”(153页)。
我国赫哲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由于赫哲语既有满语支语言的特点又有通古斯语支语言的特点,因此研究者对赫哲语属于哪个语支有不同的意见。早期的分类法把赫哲与满等语言划为满语支,较新的分类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兴宗※延庆宫。辽道宗※太和宫下一抹里亦是名。
唐吐蕃军政建制, “如”藏语意为“翼”。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卫地之内,为“五如”之一。分上下伍如。设“如本”统领。该如如本并军事长官为那囊王干及贝·
即“貊”(2370页)
见“西域十六府”(710页)。
?—约1334元代云南大理第八代总管。亦称信苴义。白族。大理人。※段俊族弟(一作子)。元惠宗元统元年(1333,一作文宗至顺三年,1332)袭职,封承务郎、蒙化知州。因助兵镇压中庆路(治今昆明)阿容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