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年夏初,奴儿干地方首领忽剌冬奴等数十人进京朝贡,奏请于其地设立“元帅府”。明成祖允其请,闰四月任命康旺、王肇舟、佟答刺为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官,派内官亦失哈率领官兵至奴儿干地方设置。六月,又设经历司,为都司隶属机构,派刘兴为经历官。都司直属明中央政府,朝廷派官兵数百至数千轮番戍守其地。内官亦失哈、都指挥同知康旺等从永乐至宣德凡20余年中,十次前往其地巡视,并携带衣服、器用、粮食与酒,“镇抚慰安”。都司及下属卫所,由明廷任命其各部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官职,授予印信,依其旧俗统领其众,惟令其按时朝贡。辖境最广时,东抵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日本海,西达斡难河(前苏联境内之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乌第河,南以图们江与朝鲜为界,西南有兀良哈三卫地(包括今嫩江中下游流域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东岸距入海口约150公里处的特林地方。下辖卫所,续有增设,万历年间,共有384卫、24所,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居民多为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永乐十一年,亦失哈再次巡视奴儿干,在都司所在特林村北约2.4公里的江岸上,修建了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并立※永宁寺碑。宣德八年(1433),亦失哈等又重修寺院,并立重建永宁寺碑。两碑记载了都司建立及当地各族人民受明中央管辖的情况,是研究明中央对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管辖的信物(碑藏于前苏联海参崴博物馆)。

猜你喜欢

  • 图伦碛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贞观九年(635),唐太宗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伐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次且末(今新疆且末)之西。伏允走图伦碛,将讬于阗(今新疆和田)。碛,在此指沙漠。且末至于阗之间

  • 李润堡

    古地名。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后秦建都长安,陕北有铁弗匈奴建立的夏政权,渭北高原便成为双方争夺焦点。当地氐、羌、卢水胡、鲜卑等族居民,建立起许多堡镇,秦利用这些堡镇驻兵以抗匈奴,此为其

  • 科洛克托衣

    哈萨克族习俗。意为“满月礼”。孩子出生40天后,便要举行庆祝仪式。孩子父母要宰羊烹肉,请亲戚朋友、邻居参加。来宾则须给婴儿赠送衣服、鞋、袜、钮扣、串珠、鹰毛或糖等礼物,并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相聚一起,

  • 善无畏

    637—735唐代佛教译经师。一称“净师子”。亦译“输波迦罗”。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原是乌茶国王,后舍位出家。于那烂陀寺师事达摩掬多,深究密教奥义,接受灌顶。嗣奉师命到中国布教,自迦湿弥罗(在北印度

  • 马时芳

    1761—1837清代思想家、教育家。字诚方,号平泉。河南禹州人。回族。明大臣马文升后裔。曾任封邱县、巩县教谕。其学说师承陆象山、王阳明,又颇有黄老之风。主张政治要向权略智数方面发展,处世要注意祸福、

  • 石重乂

    919—937五代后晋宗室、将领。字宏理。先世本西域石国胡人,后随沙陀归唐,也称沙陀人。一说为卫大夫石碏、汉丞相石奋之后。后晋高祖※石敬瑭第三子(一作次子或侄男)。好儒书,颇知兵法。天福元年(936)

  • 沙喇扣肯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札萨克多罗弼哩克图郡王※舍楞从子,巴图尔乌巴什子。明末,因祖辈未随土尔扈特部西迁,留牧伊犁境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随叔父舍楞逾喀喇玛岭奔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归

  • 裴罗将军城

    西域古城名。见《新唐书·地理志》,位于碎叶川口西80里,其西20里为碎叶城。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西南8公里阿克一贝西姆,此城在其东10公里处。据王国维《西辽都城虎思斡耳朵考》,“裴罗将

  • 于仲文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

  • 王台

    ?—1582明代海西女真族著名首领。名万,俗称“万汗”。女真族。纳喇氏。塔山左卫都督※克什纳之孙。明嘉靖十三年(1534),克什纳被族人巴岱达尔汉杀后,随父彻彻穆奔席北部绥哈城。其叔王忠(史称旺济外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