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寺锡伯碑
锡伯族庙碑刻。清嘉庆八年(1803),梨树沟边门章京锡伯人华沙布立。在今沈阳市皇寺路太平里二十一号太平寺内。1954年发现。1962年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高144厘米,宽57.5厘米,厚20厘米。阴阳两面皆刻有满文。碑额书“万世永传”4字。碑阴刻满文13行,共220字,残16字。记述锡伯族祖先“环海拉尔东南扎兰绰罗毕喇流域而居”,先后分别迁徙至齐齐哈尔、墨尔根和伯都讷等地,编为74牛录的历史以及康熙中叶移居盛京、建立寺庙和崇信“释迦牟尼佛法”等事,是研究锡伯历史的极珍贵资料。
锡伯族庙碑刻。清嘉庆八年(1803),梨树沟边门章京锡伯人华沙布立。在今沈阳市皇寺路太平里二十一号太平寺内。1954年发现。1962年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高144厘米,宽57.5厘米,厚20厘米。阴阳两面皆刻有满文。碑额书“万世永传”4字。碑阴刻满文13行,共220字,残16字。记述锡伯族祖先“环海拉尔东南扎兰绰罗毕喇流域而居”,先后分别迁徙至齐齐哈尔、墨尔根和伯都讷等地,编为74牛录的历史以及康熙中叶移居盛京、建立寺庙和崇信“释迦牟尼佛法”等事,是研究锡伯历史的极珍贵资料。
1879—1956近代书画家。字恕,号心如居士。天津人。回族。光绪二十六年(1900)前,从师学书画,善画竹兰山水,能左手书画,擅作指画,画作仿董其昌之风。又长于诗文。热心教育事业,曾创办小学,执教2
参见“满罕木士”(2391页)。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廖兆骏著。南京正中书局《史地丛刊》之一。大32开。民国二十六年(1937)六月出版。全书1册,有全国、全省形势图、水利、交通、蒙旗图等。全书分21章,150节,即总论、沿革、地
见“配夏哇”(1813页)。
海南岛黎、苗族人民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1939年冬,日寇先后侵占海南岛沿海城镇后,继续向岛内“蚕食”和“扫荡”。采取不抵抗主义的国民党大批军政官员纷纷逃进黎、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区,肆意奸淫掳掠和滥
即“粤喜县”(2255页)。
云南耿马、孟定傣族土司衙门的低级属官。由土司委任其较疏远的内亲外戚担任,授予不同职务,其职权和特权相当于※新爷,但管辖范围与特权均小于新爷。参见“新爷”(2375页)。
见“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113页)。
甘肃省方志。(清)赵世德编撰。世德、辽宁辽阳人,康熙间(1662—1722)任秦州知州。康熙二十六年(1687),成书。今北京图书馆藏有抄本。全书2卷21门。自户口、徭役,迄赈恤、艺文。无沿革、疆域、
即“精奇里江”(2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