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小和卓木之乱

大小和卓木之乱

清乾隆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一称“大小和卓之乱”、“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平定达瓦齐政权,大和卓木布拉呢敦与弟小和卓木霍集占献籍迎降。同年夏,清廷命布拉呢敦招抚天山南路,令霍集占驻伊犁辖旧属。布拉呢敦初无意分立割据,惟思“安集各城,听候大皇帝谕旨”。后因阿睦尔撒纳反清,霍集占乘机逃往南疆,一意鼓噪,要求“自长一方”,乃叛。清定边右副将军兆惠遣副都统阿敏道前往招服,为所杀。复任意苛剥百姓,攫取重额租税,残酷镇压黑山派徒众。霍集占自称“巴图尔汗”,偕布拉呢敦分守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喀什噶尔(今喀什)。库车阿奇木伯克鄂对、拜城阿奇木伯克噶岱默特、阿克苏伯克色提巴尔氐被迫弃家投伊犁清军。清廷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先拒雅尔哈善等于库车,继围定边将军兆惠于喀喇乌苏(黑水),暂胜,及援军至,解围。二十四年(1759),清廷再次出兵。夏,在清大军压境下,裹胁维吾尔族众弃叶尔羌、喀什噶尔西遁,谋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境内),相继受挫于霍斯库鲁克山(双耳山)、阿尔楚尔岭、伊西洱库尔淖尔(叶什勒池)。七月二十八日为巴达克山部酋长素勒坦沙所杀,乱平。

猜你喜欢

  • 巴苴

    汉族对普米族的称呼,又名“西番”。首见于清初余庆远《维西闻见录》。参见“普米族”(2291页)。

  • 辽太祖

    见“耶律阿保机”(1325页)。

  • 聂古伯

    见“捏古伯”(1854页)。

  • 沙尔布

    ?—1659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崇德二年(1637),率百余壮丁投清,授牛录额真,编入蒙古镶白旗。寻擢一等侍卫。至顺治元年(1652),累升本旗固山额真,授世职云骑尉。十年,与宁南

  • 乌古孙

    即“吾古孙”(1046页)。

  • 克图瓦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工程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七品不等。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至治

    ①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理国国王段思良年号。946—951,凡6年。 ②元英宗硕德八剌年号。1321—1323年,凡3年。

  • 完颜守道

    1120—1193金大臣。本名习尼列。女真族。完颜氏。以祖完颜希尹功,擢应奉翰林文字。皇统九年(1149),同知卢龙军节度使事,历献、祁、滨、蓟四州刺史。因治政有方,当世宗赴中都(今北京)途经蓟州时,

  • 俄尔珠

    清四川甘孜朱倭土司。藏族。原为安抚司、千户。宣统元年(1909),孔撒女土司央机携印潜逃,拿获革职后,其自愿呈缴印信、号纸及所辖土地、百姓,献纳朝廷。后经川督赵尔丰奏准土司印信、号纸呈缴甘孜委员,将该

  • 提孤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之一。乌地延从弟。驻牧于西海(又作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从乌地延降西秦乞伏炽磐。不久,举兵反秦,率5千余户西迁,受凉州刺史出连虔招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