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繇
见“仇由”(320页)。
见“仇由”(320页)。
旧时东乡族婚俗。即信奉伊斯兰教同一教派的※“哲玛”(亦称、哲玛其,为地区性宗教单位,回族称教坊)之间的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的原则。明末清初,甘、宁、青地区伊斯兰教教派门宦不断兴起,各教派之间的排他性日趋严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八邻、霸邻、把怜。与成吉思汗所出之孛儿只斤氏同宗,为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之子巴阿里歹之后裔。相传为孛端察儿所掠妇女所生,故名,意为“俘获”,后子孙遂以为氏。又有蔑年、你出古
亦作“阿卧”、“阿佤莱”。部分佤族自称。主要聚居在云南西盟及孟连部分地区,解放前还保留着原始公社制的残余,盛行猎头祭谷,是佤族中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一部分。参见“佤族”(799页)。
西域古国名。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今新疆若羌县卡克里克附近)。地多沙卤,少田,寄田仰谷于邻国。国产玉,多生葭苇、柽柳、胡桐、白草等。居民逐水草游牧,产驴、马、骆驼。能制兵器。据《汉书》载,时有户157
彝语音译。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昭觉滥坝等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所用的土地面积单位之一。每楼日土地撒播种子1斗8升5合至3斗。租种一楼日的土地,交纳地赋1斗5升。
金代小面额的纸钞。有100文、200文、300文、500文和700文五种面额。满一贯者称大钞。详见“交钞”(875页)。
满族旧时习俗。流行于东北及京师地区。限于妇女参加,一般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举行。届时妇女结伙出游,充街塞巷,或步平沙或走桥,谓之“走百病”或“消百病”,意在甩掉疾病。又联袂打滚,谓之“脱晦气”
根据发生学分类法划分的语系之一。由原始阿尔泰语分化发展出来的一批语言,包括3个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原苏联、蒙古国、土尔其、伊朗、阿富汗以及一些东欧国家。在3个语族
1791—1858清代藏族学者。夏河附近孜雄措干地方(今属甘南藏族自治州)人。5岁于拉卜楞寺出家为僧。曾任拉卜楞寺第四十一任法台。大部时间隐居山林修行或为人念经为生。著有《牦牛、绵羊、山羊和猪的故事》
见“阗池”(23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