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佐领
指清代旗分佐领。雍正元年(1723),世宗胤禛以努尔哈赤、皇太极已将“旗分佐领”分与诸王,认为此等佐领原非“包衣佐领”可比,诸王等不可因一己之私而恣意虐使。包衣佐领,即※内佐领,皆服役于皇室、王公府;旗分佐领,即八旗都统辖下骁骑营内的※佐领,皆服役于国家,官兵平时习武,与皇家内务无干,故称外佐领。内务府武备院曾抽调八旗各佐领内一人,以统一学习修造弓箭等技艺,如此聚集来的弓箭匠人等,亦属外佐领人。
指清代旗分佐领。雍正元年(1723),世宗胤禛以努尔哈赤、皇太极已将“旗分佐领”分与诸王,认为此等佐领原非“包衣佐领”可比,诸王等不可因一己之私而恣意虐使。包衣佐领,即※内佐领,皆服役于皇室、王公府;旗分佐领,即八旗都统辖下骁骑营内的※佐领,皆服役于国家,官兵平时习武,与皇家内务无干,故称外佐领。内务府武备院曾抽调八旗各佐领内一人,以统一学习修造弓箭等技艺,如此聚集来的弓箭匠人等,亦属外佐领人。
书名。回族学者金吉堂著,分上下两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成书。是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史及回族史之较早的著作。卷上为中国回教史学,内分:“中国回教史上应解决之问题”、“中国回教史上应认识之各问题”及“中
见“南京”(1586页)。
又作乞伏宝。北魏镇将。高车部(敕勒)乞氏(原为乞袁氏)。父乞伏居,显祖献文帝(465—471年在位)时为散骑常侍,领牧曹尚书,赐爵宁国侯。父死,袭侯爵,例降为伯,稍迁左中郎将。出为鄯善镇将。以事母孝谨
旧时云南省澜沧县拉祜族地区佛主之一。传说原来木戛区勐糯寨百姓,后外出学佛,修行三四年后回勐糯,筑起佛房,成了佛爷,利用传播佛理建立威信,最后成为木戛区各寨的宗教头人和政治首领。主宰辖区内一切重大事务。
343—394十六国时期前秦国君。386—394年在位。字文高。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坚族孙,苻敞之子。少而雄勇,及长颇览书传。初被坚封为殿上将军,迁羽林监、扬武将军、长安令。后坐事黜为
即“温得”(2281页)。
又名铁斤泽。地名。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诺尔,南距夏州(今陕西静边北白城子)3百里。有水草,便畜牧。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不愿入宋为质,抗宋自立,与亲信用计逃匿其中。同年,由此攻夏
?—1709清朝宗室、文士。满族。爱新觉罗氏。安和亲王※岳乐子。号古香阁主人。袭爵。卒,谥懿,为安懿郡王。好学,能文章,名士多从游。著有《敦和堂集》等,辑宗室平王公诗为《宸襟集》。
见“威正雅拜台吉”(1618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莫侯领部而得名。原居于苑川(今甘肃兰州东),拥众2万余落。西晋末十六国初,为乞伏鲜卑乞伏述延击破,并入乞伏部。参见“陇西鲜卑”(1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