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默特万户

土默特万户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亦称“十二土默特”。属※右翼3万户。一说其名称源于古老的“秃马惕”部落。明代,由右翼的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等12个大部落及若干小部落组合而成,故统称十二土默特。最初由非元裔的异宗领主分别率领,因战乱而不断迁徙。满都鲁(1475-1479)时,蒙古勒津是这一集团的代表,其首领脱罗干、火筛父子助大汗翦除权臣癿加思兰,火筛以功尚满都鲁次女伊锡克公主。弘治十三年(1500)以后,火筛率部与永谢布、鄂尔多斯进入河套。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蒙古,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3万户济农,由四子阿尔苏博罗特接管多伦土默特等部。巴尔斯博罗特次子俺答成年后,利用济农的优势,占据十二土默特,成为万户的首领。嘉靖(1522-1566)间,俺答率部参加六征兀良哈万户,以出色战功获得汗号,势力陡增,迫打来孙汗率察哈尔部东迁于辽河,遂占据其旧牧地。同期,俺答汗率本万户进入丰州滩,收纳汉族兵民,兴办农业、手工业,先后修建大板升、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等城镇,致土默特于极盛时期。自此,丰州滩亦改称土默川。俺答汗又西征瓦剌,进兵青海,命其子丙兔留驻青海,故青海亦有土默特的分部。隆庆五年(1571),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封贡协议,被明廷封为顺义王,子孙世袭,自此该万户亦被明朝称为“顺义王部”,明人称该万户拥有“六大部、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在俺答汗倡导下,该部率先引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开创了蒙藏关系的新时期。俺答汗卒,其妻三娘子主政近30年,因王位承袭屡起纷争,势渐衰。崇祯元年(1628),被察哈尔部林丹汗征服,其一部迁至今辽宁朝阳、阜新一带。五年(1632),后金兵进土默川。林丹汗西走甘肃,俺答汗五世孙俄木布率部投降后金。入清,归绥远将军管辖。顺义王世系如下:俺答汗(1571-1582)-辛爱黄台吉(1583-1586)-扯力克(1587-1607)-晁兔台吉(早逝,未继王位)-卜石兔(1613-1628)。

猜你喜欢

  • 道洛

    鄂温克语音译。交际语。流行于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旗的鄂温克人地区,客人到家后,首先拜神,再和主人握手说“道洛”。主人把垫子放在哪里,客人就坐在哪里,然后互相敬烟。

  • 乙室钵

    即“乙失钵”(4页)。

  • 湖南苗防屯政考

    书名。清代蒲圻但湘良撰。15卷,卷首1卷。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蒲圻本为16册,家刻本7册。作者曾任湖南辰永沅靖道官吏,根据文件、史料及实地勘察材料,撰成此书。内容包括奏摺、纪述、告示、部复等文

  • 桑丹桑布

    1633—1720东蒙古地区活佛。内蒙古昭乌达盟人。父名达赖。母名苏格苏尔。15岁娶妻,后因家庭不和,离家出走,到土默特左翼寺庙受戒为僧。从22岁始,先后在雅麻图、哈当和硕等地僻静山洞修行长达16年。

  • 卜忽秃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 藏语音译,即青稞酿成的酒。故俗称青稞酒。藏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传统饮料。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地藏区。制法:将青稞煮熟,待降温后,加酒曲,装入容器,密封,使其发酵,2—3天后,加入清水,

  • 新疆学院

    民国年间新疆高等学堂。1935年在迪化(今乌鲁木齐)俄文法政学校基础上建立。联共党员王寿成、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重远相继任过院长,共产党员林基路任过教育长。学院原设文史、土木工程、机械工程3个系,畜牧兽

  • 噶勒弼河卫

    见“阿鲁必河卫”(1238页)。

  • 撒完

    见“撒尼泼”(2492页)。

  • 和龙

    见“龙城”②(4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