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药方
书名。为记录回回医药方剂的著作。著者不详。成书于元末。原书36卷,大部分已佚,明初有刻本,今存明抄本。有人认为该书内容有以阿拉伯医学与中国医学相结合之处,以为元代回回医学家的遗著,一说是一部阿拉伯文的译著。本书将各大类病症分为“门”,下分“类”。内容包括内科、妇科、儿科、正骨、针炙及药物学和制剂学等。药方中所列药物在千种以上。药名或人名,多为阿拉伯文音译,或音意相结合。北京图书馆有藏残本,只目录卷下、卷12、30、34共4卷。
书名。为记录回回医药方剂的著作。著者不详。成书于元末。原书36卷,大部分已佚,明初有刻本,今存明抄本。有人认为该书内容有以阿拉伯医学与中国医学相结合之处,以为元代回回医学家的遗著,一说是一部阿拉伯文的译著。本书将各大类病症分为“门”,下分“类”。内容包括内科、妇科、儿科、正骨、针炙及药物学和制剂学等。药方中所列药物在千种以上。药名或人名,多为阿拉伯文音译,或音意相结合。北京图书馆有藏残本,只目录卷下、卷12、30、34共4卷。
见“彰信可汗”(2463页)。
见“蛊”(2062页)。
土司名。元代,改溶州置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治所在今湖南永顺县东南。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施溶州。五年(1372),置长官司,属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为所辖六长官司之一。总管汪良原为会溪、施溶等处
古代夏族及后来的汉族对东方诸民族的泛称。“夷”原是夏商周时期对周边各族的泛称,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因有是称。《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
?—1136金大臣。本名迪古乃,亦作迪古迺、狄古迺,字阿思魁。耶懒路(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塔乌黑河流域)人。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完颜石土门弟。受太祖阿骨打器重。辽天庆四年(1114),以兵从伐辽。金
①官吏名。辽、金、元等朝皆置。契丹开国后,统治汉人日多,契汉间语言不同,风俗各异,为更好处理汉人事物,置此职官。《资治通鉴》注称:“契丹置通事以主中国人,以知华俗、通华言者为之。”史载,天显十一年(9
※西羌的一支。居河湟间(黄河、湟水、析支河交汇地区)。东汉初附汉,引起烧当羌首领※迷唐的不满,遂杀其首领,部众离散。
1719—1795清代藏传佛教名僧、学者。藏族。生于西藏东部昌都之温普。7岁入昌都寺出家。至17岁均从父学习文字。20岁赴里塘寺学习因明及内明。24岁赴拉萨,于色拉寺的切巴扎仓求学。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
书名。清代回族文史家※蒋湘南撰。为其代表作之一。凡6卷,大部分诗歌收入此书。由其好友洪符孙从旧刊诗集中选出200余首,以书屋“春晖阁”名之。初刊于道光十六年(1836)。同治八年(1869)又由潘筠基
①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年号。460—465年,凡6年。 ②高昌国王麹□年号。551—554年,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