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林外记

吉林外记

书名。又名《吉林统志》。清萨英额(满洲正黄族人,字吉夫)撰。10卷。成书于道光七年(1827,一作六年)。作者道光年间在吉林将军衙门任职,受将军富俊之委撰。其在自序中言:“天下府州县莫不有志,盛京有通志,黑龙江有志又有记。吉林为我朝发祥根本之地,并无记载,岂非阙典?因于退食之暇,搜罗采访,集腋成裘”而成书。内容上溯清朝初,包括长白山至库页岛的广大区域。卷1为御制诗歌,卷2疆域形胜、山川、城池,卷3满洲、蒙古、汉军、建置沿革、驿站、船舰桥梁,卷4职官、兵额,卷5俸饷、仓储事宜,卷6学校、学额、儒林文苑、祠祀,卷7田赋、物产、公署、人物,卷8时令、风俗、贞节、杂记,卷9古迹,卷10双城堡、伯都讷屯田。作者以“事必证实,言皆有据”为编撰原则。有《渐西村舍汇刊》刻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传世。对研究吉林史地和满、赫哲等民族的社会历史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 萌古乣

    即蒙古乣,《金史》写作“萌古乣”。金代由蒙古各部人组成的军兵。辽、金、元三代,以北方被征服的各族人组成的军兵,称“乣军”,或写作“乣军”、“纠军”,除征战外,以游防镇戍为主。萌古乣为金代诸乣军之一。《

  • 破丑氏

    参见“雪山党项”(2036页)。

  • 学士

    西夏职官名。掌文字。夏毅宗奲都六年(1062)始设,与中等司等位。夏仁宗天盛十三年(1161)立翰林学士院,以著名文人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后也仿宋制设观文殿大学士、徽猷阁学士等。又分番学士、汉学士。

  • 巴尔虎

    蒙古部名。亦作巴尔呼。居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有谓源出《蒙古秘史》所记居于巴尔忽真河流域之巴儿忽部。清代有陈巴尔虎和新巴尔虎之分。阵巴尔虎原有十五佐,康熙(1662——1722)中,附牧察哈尔,后迁隶布特

  • 胡尔沁

    蒙古地区民间音乐艺术的一个流派。“胡尔”即胡琴,或称四胡。因其说唱时用以伴奏,故称。东部蒙古盛行,亦是此派的摇篮。民间艺人经长期演唱,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板腔体音乐,有固定的说唱音乐程序。曲调有

  • 德昂族父系家长制大家庭

    旧时云南镇康等地德昂族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中,所特有的一种家庭组织形式。是以男子为中心包括所有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小家庭组合而成的近百人的大家庭。领导权一般掌握在老一辈男成员手中。祖父辈是

  • 固察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牧地在通天河东北岸。东界加迭喀桑、称多,北邻娘磋,西南抵通天河、安冲。有百户1员,驻沁喀庄。无百长。属民百余户,庐居农耕。信奉喇嘛教红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 白祺三

    1889—1960近代武术家。字风有。辽宁沈阳人。回族。祖籍山东济阳白家。幼入私熟习文。后改习武,拜回族拳师“铁臂王三爷”王殿清学查拳、弹腿,又拜河北胡奉山习棍棒。广交武林豪士,融各家之长于一身,成“

  • 海邻

    见“耶律迭里特”(1325页)。

  • 答儿罕

    ①中国北方一些民族的官员或荣誉称号。源于突厥语,意为“自由自在清闲之人”。为突厥、契丹等民族的官员。《旧唐书·突厥传》作达干,《辽史》作达刺干,《辍耕录》作答剌罕。自蒙古成吉思汗起,作为荣举称号,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