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瞻
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又名石瞻,字弘武。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本姓冉,名良,年12,为后赵石勒军所获,被石虎收为养子,遂改姓石。以骁猛著称,历封左积射将军、西华侯。晋太宁二年(324),任将兵都尉,统兵攻晋下邳,败晋将刘长,破彭城内史刘续,收降东莞太守竺珍、东海太守萧诞。三年,于邹山击杀兖州刺史檀斌。咸和元年(326),败河南太守王羡(瞻)于邾,陷兰陵、石城。三年,随石虎攻前赵刘曜,兵败高候,被杀。永和六年(350),子冉闵(石闵)称帝,建冉魏,追尊为烈祖高皇帝。
十六国时期后赵将领。又名石瞻,字弘武。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本姓冉,名良,年12,为后赵石勒军所获,被石虎收为养子,遂改姓石。以骁猛著称,历封左积射将军、西华侯。晋太宁二年(324),任将兵都尉,统兵攻晋下邳,败晋将刘长,破彭城内史刘续,收降东莞太守竺珍、东海太守萧诞。三年,于邹山击杀兖州刺史檀斌。咸和元年(326),败河南太守王羡(瞻)于邾,陷兰陵、石城。三年,随石虎攻前赵刘曜,兵败高候,被杀。永和六年(350),子冉闵(石闵)称帝,建冉魏,追尊为烈祖高皇帝。
唐代纳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置,领契丹室韦部落(一说为契丹中的※室韦部,一说为契丹与室韦共同组成的部落)。初侨治营州(今辽宁朝阳)东北阳师镇,故命之为师州。隶营州都督府。为唐建契丹
?—1826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乌素尔氏。由笔帖式补骁骑校,累迁协领。道光四年(1824),加副都统衔,充叶尔羌帮办大臣。六年,以张格尔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回众入卡,陷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等
见“阿兴喇嘛”(1222页)。
?—1311元朝将领。克烈土别干氏。都元帅※安扎儿长子。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任管军千户。二十四年,从汗征叛王乃颜。二十六年,征叛王海都。二十七年,迁蒙古侍卫亲军千户。成宗元贞元年(1295),
见“库页岛”(1109页)。
汉代羌人部落之一。以善建“笮桥”而得名。傈僳族先民。《华阳国志·蜀志》定笮县(即今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条款:“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巂,蜀曰邛,皆夷种也。”居今四川雅安、西昌及
见“閤门司”(1727页)。
唐代南诏国第九世王劝利晟年号。820—823年,凡4年。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撒尔塔。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蒙古回回等。因居河州(今临夏)东乡故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及广河、和政、临夏、积石山、康乐等县,其余散居在兰州、
清代文史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吕璜,一字戒三。初随舅氏姓吴名远,后改今名。康熙间进士,选授庶吉士。历户部郎中,出为江西学政,至少詹事。曾充国史馆修纂,参与修撰《实录》、《明史》、《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