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关前隘大捷

关前隘大捷

中法战争重要战役。亦称“镇南关之役”。光绪十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1885年2月13日),在清军主和派将领广西巡抚潘鼎新(?—1888)抵抗不力,放弃谅山,退入镇南关,形势十分危急之际,清政府起用业已告老还乡的主战派将领冯子材(1818—1903)为主将。3月23日,清军在镇南关内关前隘(属广西凭祥)地方与法军决战,在当地壮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壮族英雄蒙大(约1840—?,亦名蒙恩士,凭祥人)率领民兵敢死队于大桥与摩沙地方伏击下,法军大乱,清军乘势追击,大获全胜,毙敌军官数十名,士兵千余名,光复谅山。后在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干预下,于4月7日宣布停战。不久,清朝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战胜的中国反而成为战败国。以后,不仅越南完全脱离中国沦为法国殖民地,而且中国部分壮族地区,也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

猜你喜欢

  • 高庆绪

    即“高庆裔”(1913页)。

  • 辛衮

    契丹语官名。为地方官。据《辽史·百官志》,地方组织※弥里(相当于“乡”,或更下一级单位)置此职,为其长官;《国语解》载稍异,称:“※石烈(相当于“县”)官之长。”(《百官志》载石烈长官为※夷离堇)。一

  • 嘉堪庆·洛桑尼玛

    ?—1757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朗加之麦宝东氏家。初以抄写经卷为生,后至静修禅院扎西奇寺从喇嘛瑙吾活佛出家为僧。入隆务大寺经院勤学。后赴夏琼寺、塔尔寺、佑宁寺等之法相学院立宗辩论,在隆务大

  • 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后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与左翼前旗同牧。牧地见※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前旗”。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衮占子伊达木札布先后随同部辅国公博贝擒厄鲁特宰桑,并追擒乌梁海逃人,有功。雍正四年(

  • 波伯

    纳西族古簧管乐器,见“觱篥”(2547页)。

  • 可坦买里墓群

    古墓葬。位于今新疆伊宁县南18公里可坦买里村南。海拔70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有土墩墓200座。其中有10座大型墓,高1—2米,直径20-25米,呈南北方向排列。余俱为小型墓。墓附近

  • 耶律汀

    契丹王子帐耶律襄女。辽圣宗时,契丹、西夏、北宋三足鼎立。圣宗以和亲政策联结西夏。统和七年(989),她被封义成公主,出嫁西夏首领李继迁,随赐马3千。开泰二年(1013)八月,又赐车马,以示友好。

  • 札萨克旗

    清代所设游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种。清廷对蒙古的统治体制是:八旗蒙古、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实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萨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内属蒙古实行总管旗制度;此外由于对藏传佛教的特殊政策而产生喇嘛旗

  • 寻传蛮

    古代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称谓。有人根据《文献通考》、《景泰云南图经志》及《滇考》等记述,认为“寻传”可能是“寻傅”之误。唐代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和以东,包括部分川西南地区。当时尚无农桑,采摘薏苡、野果以

  • 隘勇线

    日本侵占台湾时对高山族人民设置的封锁线。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台湾后,遭到高山族人民顽强的反抗,侵略者把他们视为“劣等民族”,进行野蛮的军事镇压,迫使高山族人民退入深山,并沿山设置长达四百余公里的封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