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番招讨使司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事。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设六番招讨使司,以雅州严道县(治今四川雅安里)、名山县(治今四川名山县)隶之。下设达鲁花赤、招讨使、经历、知事各1员。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地方官署名。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命乌思藏高僧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事。宣政院所辖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设六番招讨使司,以雅州严道县(治今四川雅安里)、名山县(治今四川名山县)隶之。下设达鲁花赤、招讨使、经历、知事各1员。
?—402十六国时期南凉国主。河西鲜卑人。秃发氏。※秃发乌孤弟。原任凉州牧、西平公。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兄卒,嗣位。徙居西平(今青海西宁市)。次年,改元建和。遣弟秃发傉檀败后凉兵于三堆,并进围其
见“公廨”(324页)。
?—1219金大臣。本名六斤。益都(今山东益都县)猛安人。女真族。乌古论氏。初充习骑,历任近侍局直长、副使、左卫副将军。因受衮王完颜永成名马玉带,解职,起为蒲速碗群牧副使,累迁武宁军节度。泰和年间(1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牧地约当今东乌珠穆沁旗。元属上都路。明代,成吉思汗后裔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迂此,其孙翁衮都喇尔所部曰乌珠穆沁。崇德二年(1637),翁衮都喇尔孙色棱复
?—1220?又作哈迷的布尔。西辽人。起儿漫首汗忽都鲁汗※八剌黑弟。西辽末主直鲁古时(1177—1211),屡奉使出使花剌子模(前苏联咸海南),往见其首领摩诃末。天禧三十三年(1210),花剌子模来攻
见“拽剌”(1620页)。
景颇语音译,意为“田的力气”。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田租的一种称谓。租额各地不一。景颇族人认为,把荒地垦辟为田是要花大力气的,所以别人借种得付给田主一定的力气钱,故名。
?—1651清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佐领阿吉赖子。父卒,嗣职并兼护军参领。后金天聪八年(1634),随都统阿山等略明锦州。九年,因功免徭役。清崇德五年(1640),授正黄旗蒙古都统,随睿亲王多尔衮围锦
见“阮里河卫”(933页)。
明初云南大理领主。白族。大理人。※段宝弟,※段明季父。一说为段宝子,段明兄弟。洪武十四年(1381,一作四年,1371)春,段宝卒,段明继任总管,又受明封为宣慰使,本人则继任云南行省平章,共治大理。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