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全扬歌

全扬歌

壮族民间伦理长歌。因用五言勒脚欢(壮歌的一种)的形式写成,亦称《欢全扬》。流传于广西隆山(今马山)、上林、都安、忻城等地。原为“方块壮字”抄本。整理后,共2100行,分《天下不公平》、《天下众财主》、《掌印是官家》、《可叹咱穷人》、《红旗齐造反》、《儿幼娘痛爱》、《儿长会做人》、《双手造泉源》、《叹儿学赌钱》、《交友要交心》、《不忘父母恩》、《劝诫众姑娘》、《夫妻同颗心》、《咱两做夫妻》、《一家两妯娌》、《刀砍水为断》、《可叹成鳏寡》、《可叹当后娘》等18个部分。内容揭露“改土归流”后,壮族封建社会日益严重的阶级压迫及人民群众的痛苦生活,规劝人们如何对待亲人和朋友,如何从善弃恶,守本分,做好人好事。反映壮族人民传统的道德规范与伦理观念。为研究壮族哲学思想史的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哈色木

    见“哈什木”(1631页)。

  • 中国回教学会

    近代回族文化团体。1925年6月28日,由哈德成、伍特公、沙善余、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以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回民教育、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扶助同教公益事业等为宗旨。马刚侯、哈德成任正、副

  • 贝尔湖

    见“捕鱼儿海子”(1854页)。

  • 纳西

    ①族名旧时西部纳西族的自称。纳西族居住在云南西北和四川西南金沙江上游地带,略以长江第一湾流至东经100°4′处,自北而南分作东西两个区域。称谓颇多,大体东部的称为“公些”,西部的称为“纳西”。“纳”,

  • 与敦

    见“预墩”(1962页)。

  • 噶博读兑

    清四川甘孜土司。藏族。原为百户,封安抚司。宣统元年(1909),甘孜孔撒女土司央机携印潜逃,拿获革职后,他愿呈缴印信、号纸及所辖上、下官寨两所,并百姓寺院。后经川督赵尔丰奏请,准将土司印信、号纸呈缴甘

  • 都匀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代以前称都云,五代楚时置州,元置县。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安抚司。二十九年(1396)改为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永乐(1403—1424)时,改隶贵州。弘治七年(1494)置

  • 贡却三培

    见“麦秀·楚成嘉措”(958页)。

  • 北楼

    见“四楼”(552页)。

  • 依玛坎调

    赫哲族民间※依玛坎说唱文学中唱的曲调。参见“依玛坎”(14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