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州,湖南之土家、苗、布依、仡佬、侗等民族中,尚有此遗风。土家族有专与鬼打交道的傩坛组织。由掌坛师主持祭祀活动,称巫师或法师,其次有引见师、接法师、唱度师、证明师、保具师、封神师等。法师各有职责,做法事的本事不一。人们认为通过做法事与神灵相通,才能祈求祐助。法师要通过绘符、念咒或四大坛、八小坛等法事与神相通。安神役鬼的法事有:冲傩、还愿,隔门、钉胎、送阴人、解七煞、打丧事、取替胆等,其中以冲傩还愿规模最大。是时,神案上供奉傩公傩母的木雕像,背后挂三清神佛图,供有猪、羊、鸡、鸭等祭品。祭仪包括四大坛、八小坛及傩坛戏表演等。行期最少须3日。冲傩之目的是惩罚凶神恶煞,驱邪治病;还愿之目的则为酬神谢灵,祈福禳灾。祭仪以跳唱为主,舞蹈动作原始,做法人皆带面具。和坛时,法师盘歌问答,从人类起源、天地山川之形成,以至傩公傩母之产生或来历,内容广泛。傩坛祭有踩刀祭,即由法师身穿法衣,赤脚攀刀锋而上,手执牛角、师刀,边画符念咒。另有翻叉祭,由法师斩鬼,向另一法师投射钢叉,此法师必须一一接准,否则有性命危险。尚有打开山、巡殿、镇布等祭祀表演。绘符念咒时,以香代笔,对着水碗随意画些“符号”。念咒,多为口耳相传,有咒、诰、诀3种,因无文字记载,相传已久,有些咒语的意义连法师也不甚知晓。

猜你喜欢

  • 岳彦高

    明代书法家。字雪樵。蒙古族(一说为“色目人”)。洪武间(1368—1398),曾任云阳(今四川云阳县)县令。后被免职,流落江湖,居武塘。以草书著称。

  • 盘头髻

    清代至民国时满族中年以上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式。一称盘盘髻儿。主要流行于东北、北方地区。其发式、梳发于脑顶或偏脑后,挽发二三匝,盘成一髻,髻心隆起,中贯以簪,故名。民国后,逐渐改为盘于脑后,直至剪发。

  • 蒙文启蒙诠释

    全称《蒙文启蒙诠释正字苍天如意珠》,亦称《鄂突尔贵麻尼》或简称《蒙文启蒙》。以正字法为主的蒙古语语法著作。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人莫洛木拉布金巴·丹金达格巴根据早期蒙古著名语言学家搠思吉斡节尔同名著作撰著。

  • 拉卜楞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甘肃夏河县大夏河北岸。藏语称“噶丹雪珠达尔杰扎西叶苏旗卫林”,意为“足喜讲修宏扬吉祥右旋洲”,简称“拉章扎西旗”。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一世嘉木样活佛谢贝多吉应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

  • 农安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于契丹东京道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是我国现存最北的一座大型砖塔。建于辽圣宗时期(982—1031,一说建于金初)。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已残破,经整修,现高43米,

  • 海兰察

    ?—179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多拉尔氏。世居黑龙江。乾隆二十年(1755),以索伦马甲从征准噶尔部达瓦齐叛乱,擒辉特台吉巴雅尔,因功擢二等侍卫,寻迁头等,授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二十五年(1760)

  • 塔湾舍利塔

    见“无垢净光舍利塔” (245页)。

  • 泰维西

    见“阿克撒卡尔”(1235页)。

  • 乌八

    辽代阻卜首领。初附属于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叛辽,围驸马都尉萧图玉于可敦城,为守军击退。次年,为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援军所败,归降。三年,亲自朝贡于辽,被封为王。太平六年(1026),闻阻卜首领

  • 瓜藤亲

    土家族婚俗。亦称扁担亲、骨种等,即姑舅表亲。姑家之女先得由舅父家迎娶,舅父家不娶,方可嫁于外人。此俗源于原始的两合族外婚制,为血缘婚、亚血缘婚制残余。此类婚俗在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也有遗存。仅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