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州,湖南之土家、苗、布依、仡佬、侗等民族中,尚有此遗风。土家族有专与鬼打交道的傩坛组织。由掌坛师主持祭祀活动,称巫师或法师,其次有引见师、接法师、唱度师、证明师、保具师、封神师等。法师各有职责,做法事的本事不一。人们认为通过做法事与神灵相通,才能祈求祐助。法师要通过绘符、念咒或四大坛、八小坛等法事与神相通。安神役鬼的法事有:冲傩、还愿,隔门、钉胎、送阴人、解七煞、打丧事、取替胆等,其中以冲傩还愿规模最大。是时,神案上供奉傩公傩母的木雕像,背后挂三清神佛图,供有猪、羊、鸡、鸭等祭品。祭仪包括四大坛、八小坛及傩坛戏表演等。行期最少须3日。冲傩之目的是惩罚凶神恶煞,驱邪治病;还愿之目的则为酬神谢灵,祈福禳灾。祭仪以跳唱为主,舞蹈动作原始,做法人皆带面具。和坛时,法师盘歌问答,从人类起源、天地山川之形成,以至傩公傩母之产生或来历,内容广泛。傩坛祭有踩刀祭,即由法师身穿法衣,赤脚攀刀锋而上,手执牛角、师刀,边画符念咒。另有翻叉祭,由法师斩鬼,向另一法师投射钢叉,此法师必须一一接准,否则有性命危险。尚有打开山、巡殿、镇布等祭祀表演。绘符念咒时,以香代笔,对着水碗随意画些“符号”。念咒,多为口耳相传,有咒、诰、诀3种,因无文字记载,相传已久,有些咒语的意义连法师也不甚知晓。

猜你喜欢

  • 膳牌

    参见“绿头牌”(2146页)。

  • 俍民

    参见“俍人”(1687页)。

  • 刀盈廷

    1856—1906清末云南干崖土司。傣族。受封干崖宣抚使,任内,以英军屡侵中国边境,受清廷命数派兵筹粮,保卫境土,均尽防御之责。遣长子刀安仁率土兵驻守边防,与英军作战。中英会勘滇缅边界时,奉命随中国查

  • 珊瑚串珠

    书名。藏文名《朱如皮仁瓦》。蒙古药学著作,内蒙古伊克昭盟郡王旗医师图布德尼玛用藏文写成。118页,手抄本。记载蒙医临证各种疾病常用的有效药方,亦有关于饮食疗法的记载。

  • 闽濮

    古族名。即缅濮。见《华阳国志·南中志》。是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市,后移耿马),相当于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 李可举

    唐朝将领。回鹘阿布思之裔,幽州节度使李茂勋之子。咸通(860—874)末,以太原李克用与定州王处存结盟势盛,恐为己患,遂联结吐谷浑都督赫连铎等,袭沙陀药儿岭,战雄武军,进检校侍中。后遣部将李全忠攻易州

  • 陶林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陶林地区爆发的反清起义。1911年11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陶林厅(治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南)附近乡村会党武装和陶林厅的的百余名巡警,在同盟会的影响和大同起义的胜利形势推动下,以赵喜泰为首

  • 也里古纳昆

    地名。又译额儿古涅昆。“也里古纳”意为“险峻”,“昆”意为“山崖”,指今内蒙古额尔古纳河东南一带。据《史集》传说,蒙古人的远代祖先居该地深山密林中,后人口繁衍,居地不足,遂熔铁破山,进入草原。成吉思汗

  • 缥甸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元史·地理志》有“缥甸军民府”,但无注。《新元史·地理志》谓后至元元年(1335)置缥甸散府。缥甸之名屡见于《元史·爱鲁传》:“至元五年(1268)从云南征金齿诸部,蛮兵万人,绝缥甸路”

  • 吾离

    春秋时※姜戎首领。鲁僖公二十二年(前638),秦逼诸戎,晋惠公诱其率所部由瓜州(陕西秦岭西陇山地区)迁至晋南鄙,除荆棘,驱野兽,为晋国荒地的开辟、国力的强盛作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