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语

侗语

我国侗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的20多个县。使用人口有140多万。历史上无文字,1958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方言内各分3个土语。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的北部。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南部的部分县。使用南部方言的人口比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多。语音:塞音声母都分不送气和送气两套;有少数颚化和唇化声母;浊塞音声母已消失,同语支的水语、毛难语的mb、nd、?b、?d分别与侗语p、t、m、l相对应。声调有分化。南部方言第1、3土语有6个舒声调和4个促声调;北部方言第1、2土语和南部方言第1土语有9个舒声调和6个促声调,这是因为所有的单数调都各分出一个新的声值的缘故。北部方言第3土语有7个舒声调、4个促声调,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只是第1调有分化。韵母趋于简化。北部方言已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只有ə是短元音。南部方言多数地方只有a和ə两个短元音,其中a带辅音韵尾时才有长短对立,其余元音都是长的,没有短的。韵尾有—i、—u、—m、—n、—、—p、—t、—k (或?)。北部方言一些地区辅音韵尾有失落或合并现象。因吸收近代汉语借词增加了几个声韵母。语法:以虚词和词序为主要语法手段。量词丰富。量词可以单独修饰名词,也可以受各类实词或词组的修饰。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在名词之前外,一般在名词之后。如果名词有多个修饰语,则指示代词在最后。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常在宾语之后。形容词谓语之后可带名词补语。词汇:固有词中单音词为主,多音单纯词以双音节的居多。有许多单音节的近义词,如“打”这个词代表的动作,由于方式不同,就有十几个。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复合词;另一种是由词根加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早期的汉语借词多是单音节日常生活用词,近代汉语借词多是双音节的政治、经济、文化用词。北部方言中汉语借词相对比南部方言多些。侗族聚居区内,侗语是侗族的主要交际工具。有部分人兼懂汉语,有少数人转用汉语。杂居于侗族地区的其他民族也有兼懂侗语的。

猜你喜欢

  • 峨昌

    又称莪昌、蛾昌等。元明时对景颇族、阿昌族先民的称谓,即唐以来之※“寻传蛮”。主要散居于澜沧江上游以西到伊洛瓦底江上游地带。部分由于接受了附近汉、傣民族的经济文化影响,分化为近代的阿昌族;发展比较落后的

  • 迎辉馆

    馆舍名。党项首领、西平王李德明与宋修好,于宋景德四年(1007)为迎接宋使而在夏州(今属陕西靖边)设馆。见“承恩馆”(1560页)。

  • 杜尔伯特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嫩江东岸,齐齐哈尔东南、呼兰以西。札萨克驻多克多尔坡,会盟于哲里木盟。元为辽王分地,明入科尔沁,至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爱纳噶,始以杜尔伯特名部。天命九年(1624),爱纳噶子阿

  • 咱雅班第达

    1599—1662卫拉特蒙古喇嘛教首领、语言文字学家。博尔济吉特氏。原名乌和特隆归达赖,法名纳木喀嘉木措,别称车臣鄂木布、车臣绰尔济、拉让巴呼图克图等。明末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诺颜控奎扎雅齐之孙,巴巴汗

  • 广明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英年号。986—1004,凡19年。

  •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共同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加重压迫剥削,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各民族农民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赵梁

    ?—1555明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字隆之。幼年随父※赵济居岷州(今甘肃岷县),从岷山刘伯正习《春秋》。未弱冠为郡弟子员。嘉靖九年(1530),父卒,次年,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时兰州中护卫属藩封年久难治

  • 四方诸姓

    魏晋时与鲜卑拓跋部保持朝贡关系之四方部落。史称“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共35姓(一说32姓),其中东方宇文、慕容2姓,南方茂春氏等7姓,西方尉迟氏等16姓,北方贺兰氏等10姓。诸部或姓大小不等,

  • 撒儿忽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萨尔浒卫。永乐四年(1406)十一月,扎童、撒儿忽、罕答河等处女真首领颜赤不花等40人来朝贡马,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今人考在前苏联共青团城西南,黑龙江下游右

  • 官尔

    明末西藏地方政府及四世达赖加封给土族地区部落头人的职衔。明万历三十年(1602),青海互助土族地区13个头人进藏觐见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四世达赖分别授之以土官,其中2人被封为此官职,即巴洪官尔、沙瓦官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