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兀惕
即“伯岳吾”的复数。见(1090页)。
即“伯岳吾”的复数。见(1090页)。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嘉绒藏区村寨中为土司办事者的称谓。主要负责辖区内捕人、送信、催粮、催款或被指派监视百姓履行种田、修房等差役,并轮流到官寨当差,每次5天。各村寨人数不等,受头人管辖,虽地位不高,但
南诏封山名。南诏第六世王异牟寻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封五岳四渎,以高黎贡山(又作高黎共、高丽共、高良公,一名昆仑冈,在永昌、腾冲之间,山下平川、草木不枯,有瘴气)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山在怒江西岸
以女儿名同母名世代相连的命名制度。产生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其时,氏族和家族均以女子为核心,实行望门居和从妻居的对偶婚,丈夫不算妻方氏族成员,子女血统和世系只能依母亲计算,通行母女连名和母子连名。即女儿和
蒙古地区对在家修行的喇嘛的俗称。凡俗家鳏夫寡妇,老后祝发,不入寺庙,不穿僧衣,不习经典,且专程皈佛,念珠诵号,心志亦虔者,通称之为“黑喇嘛”。清朝政府规定寺庙喇嘛的定额,对在册采取“度牒”的喇嘛,按规
清前期鄂温克族部落头人。清崇德年间(1636—1643)至康熙二十年(1681),清政府陆续编鄂温克旗、佐。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按八旗制,将其属下2134名壮丁,按原有氏族,编为29个佐领。康
契丹部族名。以※奚族降民所置。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宫帐奴隶,由夷离堇(军事首领)管辖。辽圣宗时(982—1031)释免奴隶,置为部,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部民取得平民地位。改设节度使管辖,隶南府,居望云县
明代傣族土司名。本马龙他郎甸猛摩地,名者岛。洪武(1368—1398)末内附,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1403),以其地广人稠,乃置者乐甸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镇源县东北恩乐。十八年(1420),长官刀
台湾高山族一支。人口十二万(1975年)。其祖先原散布于台湾东部峡谷、平原的南北两端,即秀姑峦溪口与恒春地域,后逐步向台东海岸区迁移,形成北、中、南三个聚居群,现分属花莲县的丰滨、玉里、富里、寿丰、光
书名。清末施世杰撰。12卷。作者鉴于《元朝秘史》存在有同地异名及译音音节不一等缺陷,特参稽有关史籍,及《元经世大典图》,阮惟知《元秘史地理今释》等图录、著作,对《秘史》中的山川地名遍加考证,还为此亲往
见“冒仔”(16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