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九日,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于※“阿尔楚尔之战”败走后,率众逃伊西洱库尔淖尔(一称叶什勒池,今帕米尔雅什库里湖)。其地南、北高峰对峙,北山有小径通安集延,西限以大岭,越岭可通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境),地势险峻。布拉呢敦领兵200据岭以扼逃窜之路,霍集占督众万余狙淖尔隘口。七月十一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等追至,一面令阿里衮、达尔党阿帅兵500堵其通巴达克山路;一面又令伊柱、鄂博什统兵800绕山后夹击,自率马步兵千余仰攻。复令霍集斯、鄂对、阿什默特树纛高呼谕降。在清军强大攻势下,敌军无心恋战,纷纷自山顶奔下,号呼愿降。霍集占屡禁不能止,手刃数人,而奔者愈众,至日暮始止。清军乘势攻击,激战一昼夜,降其众12000余人,缴获军器2000余件,牛羊驼马万余只。大小和卓木次日率残众遁。

猜你喜欢

  • 呵里雅

    清代新疆白山派和卓。一称呵里雅汗。维吾尔族。原籍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张格尔弟巴布顶长子。自幼随母居安集延。道光六年(1826),张格尔窜犯新疆时,被浩罕伯克护送至喀什噶尔。后清军进击,被俘执送北京

  • 阿特沙尔

    清代新疆地区名。维吾尔语“八城”之意。或称南八城。嘉庆(1796—1820)年间起,对塔里木盆地周围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

  • 恭镗

    ?—1889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字振魁。大学士※琦善子。初授吏部主事,后历任郎中,兼内务府银库员外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出任湖北荆宜施道。曾参与镇压江陵白莲教起义,加按察使衔

  • 克锡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令?犬长

    党项人。西夏初期切韵博士。和罗瑞灵长共同编纂以九品音分类的西夏文字典《音同》。后此书多次刊印,流行颇广。

  • 永宁直隶州

    行政区划名。清光绪年间改叙永厅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明为叙州府。清顺治(1644—1661)初,因明制,析永宁卫隶贵州威宁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卫为县。雍正五年(1727),厅地并入县,改

  • 山羌

    羌部族名。又称南山羌。因居武始、洮阳(甘肃洮河上游)南山而得名。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叛秦,西秦主乞伏炽磐遣左丞相昙达招慰武始羌,征南将军吉毗招慰洮阳诸羌,为羌所败。

  • 博罗尼都

    见“布拉呢敦”(470页)。

  • 沃楞卫

    见“斡兰卫”(2424页)。

  • 塔勒纳沁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蒙古语,“旷野有鸦”之意,或云意为“果子沟”。维吾尔语称此地为塔什伯拉克,意思是“石庙”。又名沁城。今新疆哈密县沁城。清朝设绿营塔勒纳沁管屯都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