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犁辛亥革命

伊犁辛亥革命

宣统三年十一月(辛亥年,1912年1月)爆发于新疆伊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称伊犁辛亥起义。自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并迅速发展到新疆。许多革命党人进入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从事革命活动。1908年7月,革命党人冯特民、李辅黄等随调防新疆的杨赞绪赴伊犁,在杨氏的支持下以公开身份为掩护宣传革命,组织伊犁同盟会,广泛联络哥老会、新军官兵和各族各界开明士绅,创办《伊犁白话报》,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受到各族群众的热烈拥护。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和各地相继独立的消息传来后,他们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并成立以杨赞绪为首的指挥部。以新任伊犁将军志锐残暴贪婪,民愤极大,遂于1月7日晚发动起义,攻占伊宁城。8日,成立以杨赞绪为会长的“五族共进会”和以卸任伊犁将军广福为首的“中华民国新伊大都督府”,宣布废除苛捐杂税,提倡民族平等,改革封建政治,宣扬民主,发展农牧业生产,并创办《新报》。由于未能触动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逐渐失去群众支持。新政府为保卫胜利果实,于1912年1月21日派兵东征,反击军阀袁大化的围攻,一度挺进至乌苏县城郊。3月,以清帝逊位建立共和,遂与袁大化停战议和。不久袁辞职,杨增新继任新疆都督,双方继续谈判。由于一味妥协退让,7月8日终于签订了不利于伊方的和平条款,承认杨为都督,主持全疆军政,取消新伊大都督府,革命因此失败。

猜你喜欢

  • 钹汗国

    西域古国名。一作大宛、破洛那、沛汗、��捍、跋贺那、判汗。又谓古渠搜国。位于今中亚费尔干纳地区。王姓昭武,字阿利柒。都城方千里,兵数千人。地产朱砂、金、铁。农业、园艺业发达

  • 涅离部

    见“乌古涅剌部”(345页)。

  • 人质制度

    又称“坐质”或“坐班”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四川凉山彝族等地区实行的一种反动统治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当地统治者命令彝族(主要是黑彝)各家支头人或亲属到府、州、县城去坐牢当人质,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轮

  • 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

    见“车凌”(277页)。

  • 无忧寺

    见“麦积山石窟”(958页)。

  • 普福

    ?—1802清朝大臣。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十年(1745),由闲散袭佐领。十七年(1752),授兵部额外员外郎。五十一年(1786),往西宁办事。五十三年,任驻藏帮办大臣。五十五年(1790)五月,擢办

  • 拉哈达

    1628—1703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尚书彻尔格子。初任侍卫。顺治十七年(1660),授兵部督捕侍郎。十八年,擢工部尚书、议政大臣。康熙三年(1664),授镶黄旗蒙古都统。八年(1669

  • 顺德讷

    ?—175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乾隆十九年(1754),以甲兵从征卫拉特,因功擢侍卫。次年,迁头等侍卫,与俄疆吏斯喀比潭会于额尔齐斯河上,索要叛清的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未果。晋副都统,率兵

  • 罚九

    蒙古族古代刑罚。蒙古族自古崇九,把九看作众多而神圣的数字,牲畜又是赖以生存之源,故以科罚九头牲畜作为惩罚犯罪行为的一种计量单位。依罪行之轻重,罚以九或九的数倍牲畜,无畜可罚者,以身充奴。初在民间以习惯

  • 贵德

    地名。东晋末吐谷浑筑浇河城于此。后凉吕光时曾设浇河郡。元至元间设贵德州,属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洪武三年(1370)置归德千户所(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属河州卫,隶陕西行都司。清乾隆中改置归德县。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