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思藏十三万户

乌思藏十三万户

元代乌思藏属下13处军政建制,以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进行管理,简称十三万户。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土蕃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赐予乌思、藏(即前、后藏)为其封地;又封其弟恰那多吉为白兰王,掌乌思藏之最高执法大权。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掌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以八思巴领院事。翌年,命八思巴、恰那返萨迦(今西藏萨迦),派员随行清查乌思藏各地户籍。四年(1267),恰那卒,从八思巴请,于次年改置本钦(藏语意为“长官”)一职,以萨迦囊钦(藏语意为“萨迦内务官”)充任,赐“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之印”,以司其事。二十四年(1287)又派员往乌思藏会同本钦再作清查;宣政院于吐蕃全境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三: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路、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于乌思藏依据清查属民户籍而郡县其地,分封各处僧俗首领为万户长(藏语称“墀本”),秩三品,统归萨迦本钦调遣,定额为13,故称十三万户。各万户之领地,据档案文献载,乌思地方置万户6: (1)止贡(别作止、必里公、迷儿军,治所今西藏墨竹工卡县直孔);(2)帕木竹(别作帕、帕竹、帕木竹巴、伯木古鲁,治所今乃东县泽当);(3)嘉玛(别作嘉、嘉哇、加麻瓦,治所今墨竹工卡县嘉玛墀康);(4)雅桑(别作雅、雅桑巴、牙里不藏思八,治所今乃东县雅桑);(5)蔡巴(别作蔡、搽里八,治所今拉萨市蔡村);(6)恰域(别作恰、恰拉主、拉恰主、札由瓦,治所今隆子县加玉);藏地方置万户6: (7)阿里(别作拉,治所今萨加县);(8)拉堆洛(别作洛,治所今定日县协噶尔); (9)拉堆绛(别作绛,治所今昂仁县);(10)曲弥(别作曲、出密,治所今日喀则市曲弥); (11)夏鲁(即沙鲁。治所在今夏鲁);(12)嗸笼答剌(别作香、香卓,治所今南木林县),乌思与藏之间置万户1: (13)羊卓(别作俺卜罗,治所今浪卡子县)。乌思藏诸僧俗首领各据一地,时相兼并。元建国前,曾有雅隆(今松县)、蔡巴两地首领议降成吉思汗,其后在11处僧俗首领中,有萨迦巴归顺阔端,止贡巴及古尔摩哇(今定结县古尔莫)归顺蒙哥,蔡巴归顺忽必烈(后萨迦巴亦归顺),雅桑巴、帕木竹巴及塘波且巴(今穷结县)归顺旭烈兀,达珑巴(今拉萨市达隆)归顺阿里不哥(后止贡巴亦归顺)。自置十三万户,遂为宣政院辖地,归乌思藏万户(即阿里、拉)萨迦本钦节制。终元之世,万户名称屡有更迭,史籍曾载有古尔摩(别作古尔、古尔摩哇)、塘波且(别作塘、塘波且巴、汤卜赤八),达垅(别作达、达垅巴、思答笼剌,别说今浪卡子县羊卓达垅)、达垅巴、拉、主(一说即达垅)、甲域主巴(一说即恰域)、琼、扎、具(一说即恰域、拉、主)、嗸笼答剌(一说即绛卓)等万户名称。元末帕木竹巴万户兼并邻部,至正十四年(1354)攻占萨迦,取代本钦职权。乌思藏十三万户之称延至明初,已名存实废。

猜你喜欢

  • 舒尔哈卫

    见“树哈卫”(1577页)。

  • 罗僧

    清代纳西族高僧。一作罗生。又名立相,俗姓和。云南丽江束河人。家道清贫,以编制竹器为业。后于福国寺出家为僧,进藏学经颇有成就。回丽江后,向滇、川之藏客富商募集资金,并得丽江府知府元展成捐助,于雍正五年(

  • 宁北妃

    即“慈善夫人”(2407页)。

  • 萨德弥实

    元代医学家。又译沙图穆苏、汉姓沙,字谦斋。回回人。本西域人。元泰定年间(1324—1327),由御史出为江西建昌(治今南城县)太守,封盱江郡侯。为官之暇,研究中医药学。考订名家方书,博采经验诸方,于泰

  • 纪古滇说集

    书名。又作《纪古滇说原集》、《纪古滇说》、《记古滇说集》等。1卷。宋末元初滇人张道宗著录。书末题成书于南宋咸淳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但书中亦记有咸淳元年以后之事,疑为作者成书后所补或后人所

  • 笪?

    清代女书画家。字芝田。江苏丹徒人。回族。清初书画家笪重光孙女。承家传,工书画、善白描人物;书遒劲有法,一洗闺阁纤弱之态。

  • 扬曲

    参见“三教理”(50页)。

  • 沙全

    元初将领。初名抄儿赤。哈剌鲁氏。随父沙的居河南柳泉(今宜阳县西)。五岁为宋军所俘,年18,留刘整部下。中统二年(1261),随刘整归降蒙古,为管军百户。至元三年(1266),从破宋将夏贵于云顶山。五年

  • 孟爱甸军民总管府

    元明土司名。据《元史·成宗本纪》载,至元三十一年(1294),以金齿新附孟爱甸酋长遣子来朝,即于其地立军民总管府。《明史·地理志》孟艮御夷府条载:“东北有孟爱等甸军民府”其地望,《读史方舆纪要》谓在孟

  • 九大白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咸同起义”(16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