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庆府
南宋宝庆三年(1227)以果州为“理宗初潜之地”,升顺庆府。治南充县(今南充市北,明移今市)。辖境相当今南充、西充、蓬安等市、县地。蒙古至元四年(1267)改置东川路,后改为府,元至元十五年复为顺庆府,二十年升为路。明洪武中复为府。辖境较宋时扩大,还有今大竹、邻水、渠县、广安、营山、岳池、仪陇等县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以后大竹、渠县改属绥定府,辖境缩小。宋属潼川府路,元属陕西四川行省,明清属四川省。1913年废。
南宋宝庆三年(1227)以果州为“理宗初潜之地”,升顺庆府。治南充县(今南充市北,明移今市)。辖境相当今南充、西充、蓬安等市、县地。蒙古至元四年(1267)改置东川路,后改为府,元至元十五年复为顺庆府,二十年升为路。明洪武中复为府。辖境较宋时扩大,还有今大竹、邻水、渠县、广安、营山、岳池、仪陇等县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以后大竹、渠县改属绥定府,辖境缩小。宋属潼川府路,元属陕西四川行省,明清属四川省。1913年废。
见“阿跌”。
亦称应募士、募士。西汉自武帝以后,于征兵之外,又增募兵,由百姓自愿应募听命。宣帝神爵元年(前61)曾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等至金城击羌。东汉时亦有应募士,称募士。
?—1656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字复宇。明崇祯元年(1628)以守宁远功擢前锋总兵官,驻锦州。三年率部会孙承宗等收复永平四城。次年被清军围于大凌河,粮尽援绝,诈降。旋即逃往锦州坚守。后屡为清
战国时魏将。《韩非子·内储说下》载其曾与楚将卫君相持,他予书卫君云:“唯毋一战,战必不两存,此乃两主之事也,与子无有私怨,善者相避也。”
官名。亦称驾部下大夫或小驾部。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驾部司次官,佐驾部中大夫掌皇帝出行的车驾及马、驼、羊的牧养。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驾部司长官,称驾部下大夫。宣帝即位,复
土司名。元为宣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置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隶四川布政司,一度改隶贵州都指挥使司,领三安抚司、六长官司。万历中,蜀兵积弱,征讨则调土兵。宣慰使杨应龙骄甚,不听用。总督李化龙
1234—1307元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字宽甫。世祖时为宿卫,从征云南等地。至元十七年(1280),为上都留守,兼本路总管、开平府尹。后兼任都指挥使、中书右丞等职。大德九年(1305),告老。
觚一作孤(《汉书·地理志》)。西汉置。治今甘肃泾川县东南。属北地郡。东汉属安定郡。北魏置赵平郡治此。西魏大统中移治今甘肃灵台县。北周废赵平郡,改属平凉郡。隋初属泾州。大业初属安定郡。唐复属泾州。天宝元
书名。又名《陆子遗书》。明末清初陆世仪著。凡二十一种,包括:《桴亭先生文集》(六卷,附《补遗》一卷)、《桴亭先生诗集》(十卷)、《论学酬答》(四卷)、《志学录》、《性善图说》、《虚斋格致传补注》、《四
清代后期,在有战事的省份中,通常设有处理特殊事务的机构,称为善后局。督抚可以不按常规,支款办事。